.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听杨丰山上的稻农故事

00:30

秋风渐起,仙居县杨丰山余亩梯田里,金黄色的稻穗随风摇曳。看着眼前梯田稻浪翻滚,遍地金黄,当地种植户笑眯了眼,“今年是个丰收年!”

10月9日,仙居县第三届杨丰山农民梯田庆丰收活动如约而至。舞台上是当地的民俗表演,展位上则摆放着各式农产品,品类繁多的稻谷、刚出土的番薯、精加工的米糠油等,夺人眼球。

杨丰山村村民们热情招呼着远道而来的客人。“稻花香里说丰年”,在他们心中,这句话在短短数年间有了不一样的诠释。

将水稻译作致富码

“那时候就是牛拖着犁,人在后面,穿着草鞋,一手扶着犁,一手抓着牛绳,深一脚浅一脚的。”杨丰山村村民陈由溪今年68岁了,回想起以前的日子,他记忆犹新,“那时候种田辛苦啊。”

在海拔四百多米的杨丰山,一百多位种植户都曾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6月插秧,10月丰收,一年只种一季水稻,稻米基本自留,卖出去的很少。陈由溪当时家中有十余亩稻田,一年所得不过两三千,“那时候,我们都没想过种水稻还能赚钱。”

而在杨丰山村两委看来,水稻就是当地的致富码:杨丰山村海拔高、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并且为梯田地理环境,当地出产的稻米适口香甜,颇受当地人青睐。

与此同时,高山种植成本高,售价却不高,无利可图成为限制因素。如何盘活资源,实现破题?杨丰山村用了数年回答:

年,杨丰山村号召村民绿色种植,推出绿色稻米;

年,杨丰山“四好农村路”修建完成,成了村里“致富路”;

年,仙居大力发展绿色稻米,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同年,杨丰山村许多村民购置了手扶拖拉机等农用机,养牛的人越来越少。

年,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杨丰山村开展结对帮扶,重点围绕优质稻米产业、梯田文化与农旅融合发展,每年免费为村民提供千余斤种子,大力推广优质稻品种,还在购置机械上提供补助。

年,首届杨丰山丰收节开幕。

绿色稻米吹响了致富的号角,高效的机械化农业让村民脱下了草鞋穿上了皮鞋。

“以前说丰收,是说吃得饱了,现在说丰收,是说吃得好了。”如今,陈由溪的水稻田已经扩展到三十余亩,除了自留外,卖出去的稻米还能赚两三万,是以往的十倍。看到了种水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扩大生产。

将稻田“搬上”高山!

仙居伟丽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领伟是仙居县下各镇人,在下各镇有着五百多亩稻田,每年靠着稻米,收入也有二三十万。但是,随着杨丰山大米的名气越来越大,他想将水稻田“搬上”山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

两年前,他带着对高山水稻的憧憬上了山,承包了多亩土地,在杨丰山村种起了水稻。

不出他所料,高山种植的成本确实更高。原先在下各,亩均收割费用只需七八十元,如今在杨丰山,而稻田的高海拔以及梯田状分布,让亩均收割费用达到了元。

所幸,数年发展下来,杨丰山大米的名气越来越响,其生产种植越来越规范,其绿色、高质得到了更多人青睐,其身价也从年的2.5元一斤跃升到如今8至15元一斤。

高投入收获的是高回报,这让王领伟觉得,他将稻田“搬”上山的决定,一点儿也没做错。

“原先种在山下,稻米只能卖2.5元一斤,现在我的杨丰山高山水稻大米,质量更好,能卖到13块钱一斤。”王领伟笑着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他的稻田年均亩产六七百斤,年年都是供不应求。“去年仅这一百多亩地,我获得了十余万的收益。”

独特的梯田风景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绿色高质的高山水稻吸引了众多收购商,每年的丰收节同样能带来不少游客,越来越多的人上了杨丰山,这也让“稻花香里说丰年”有了另一层诠释——优质稻米产业、梯田文化与农旅融合发展。

“现在,杨丰山上的水稻种植面积翻了近两番,达到余亩。村民人均收入也翻了两番。”杨丰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方平说。

责任编辑:张妮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