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杨梅遇上数字化,老产业迸发新活力人民

「本文来源:中国农网」“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古时浙江杨梅曾因苏东坡的赞美而名满天下,如今这小小的红色果实更是万千梅农的致富法宝。浙江杨梅的栽培历史悠久,品种技术领先,产业优势突出,面积、产量、产值均稳居全国首位。“世界杨梅在中国,中国杨梅出浙江,浙江杨梅数仙居”,“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仙居,县内海拔米以上的高山有座,永安溪自西向东穿流而过,独特的地理气候使仙居县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种植的杨梅核小肉厚、细腻鲜嫩、口感酸甜,每年夏季都C位出道供不应求。娄荣杏种植的杨梅树。娄荣杏摄据统计,全县杨梅种植面积14万亩,投产面积13.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20余亿元,带动全县梅农户均增收2.6万元。当杨梅遇上数字化,会产生什么奇妙的变化?“价格是最实在的变化。”当地杨梅种植大户娄荣杏如是说。去年10月起,娄荣杏在村内做起杨梅大棚,今年4月起开始尝试大棚避雨技术,为家中20亩杨梅林穿上“新衣”,成为仙居杨梅智能化栽培示范基地之一,从传统种植转向智能化管理,探索杨梅种植新模式。6月初,他的大棚杨梅首次出果,就卖出了元/箱(40颗)的高价,每颗杨梅均价达20元。大棚杨梅基地。娄荣杏摄“浇水、施肥、温度调节,手机一点就搞定。不用天天往山上跑,节省人力不说,还比以前结果更多,果子质量更好。”娄荣杏一边打开手机为记者演示,一边介绍水肥一体化调控、避雨设施、太阳能物理捕虫器等智能化设备。为实时监控杨梅基地情况,娄荣杏在一些杨梅山上还安装了高清监控摄像头。面对首次上市的大棚杨梅,娄荣杏被问及最多的就是“口感如何”?“吃过的顾客都说这是最好吃的杨梅!”在他看来,使用避雨技术后的大棚杨梅果肉口感更紧实、更甜。“大棚杨梅管控更精准,就算遇上梅雨季,水分也能得到控制。杨梅的糖分、品质都大大提升。大棚杨梅会比露地提早半个月成熟,采摘周期也更长。我今年大棚杨梅的销售额已有80万元。”大棚杨梅基地。娄荣杏摄曾在北京经营服装生意失败的他,最终发现自己“还是更适合做农业”,于年回乡成立仙居采鲜农场,从事杨梅等水果和花卉种植、销售。如今,采鲜农场已有多亩杨梅分布在横溪镇坎头村、上陈村、垟庄村。而他的称谓也多了一个——“仙居县杨梅协会副秘书长、技术指导组组长”。年出生的娄荣杏说,“搞农业的人里我算是最年轻的,大部分采摘杨梅的农民年龄在60—70岁之间。”他坦言,每年杨梅采摘季都有老人从山上摔下骨折受伤,这也是他下定决心推广大棚杨梅的原因之一。“毕竟大棚内设工作架,采摘难度低,对农民来说更安全。下半年我准备再建一个10亩左右的杨梅大棚,也希望能藉此带动更多年轻一代搞农业,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农业生产的‘老龄化’危机。”“乒乓球”大小的大棚杨梅。娄荣杏摄杨梅与数字化的故事,还在仙居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近年来,浙江省杨梅主产区大力推广设施栽培、网室避雨栽培、矮化修剪、科学施肥和绿色防控等高品质标准化生产技术,尤其是浙江农业五大主推技术之一的“水果避雨栽培”(即在杨梅树上搭建防雨钢棚、防虫网等)的推广普及,显著提高了浙江省杨梅的质量安全水平。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宫宇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