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扎根乡村行医治病40载,柯森海说——“村民离不开我,我也放不下他们”
“医术高,医品好。”刚到仙居县田市镇柯思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未见着柯森海,记者就被围上来的村民“安利”了一波他的优点。
圆脸、背微驼,遇人就抿嘴一笑,但有人前来就医时,腼腆褪去,细心发问、耐心解答。他叫柯森海,行医治病40载,现是柯思社区卫生服务站唯一的驻村医生。以他所在的服务站为圆心,5公里为半径画圆,所覆盖的5个自然村多名村民都是他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的对象。
早晨7时测血糖、头疼脑热挂个针、上门服务量血压……用柯森海的话来说,他的工作“就是帮村民解决些小病小痛”。而村民却说:“看到森海,就像有了主心骨。”
扎根乡村行医治病40载,柯森海说——
“村民离不开我,我也放不下他们”
“全天候”的服务站
他总是说:“我马上到”
一进村子,提起“森海”,村民就围了过来,一边邀请记者去家里坐坐,一边倒豆子似地说起了柯森海的好。
柯森海工作的卫生服务站不足60平方米,却井井有条,主要设置了药房、治疗室、输液区三个区块。两张问诊桌,一张紧挨着药房,用来开药、录入信息;一张就在进门处,方便村民求医落座。柯森海一人在其中来回走动,看见排队的村民,还会轻声说句,“别着急,先坐会儿”。
卫生服务站正常营业时间从7时30分到19时左右,但村民时常“早到晚退”,柯森海就为村民们开了时间的“后门”,工作时长跟着村民的需要不断变动。
今年9月上旬,凌晨二时。睡梦中的柯森海被手机铃声吵醒,电话那头,村民滕美娟焦急地哭喊着:“森海,我爸突然喘不上气了,怎么办啊?”“你们先别急,赶紧联系急救,我马上就到。”柯森海一边说,一边飞快地穿上衣裤就往外跑。
不到5分钟,柯森海就摸黑赶到滕美娟家中。滕美娟回忆起当晚直言:“看到森海那时候,就像有了主心骨,虽然也急,但不慌了。”经诊断,发现老人是肺部功能衰退造成的呼吸不畅。进行简单急救后,柯森海建议家人医院救治,在送治途中,医院汇报诊断情况,方便做好接手准备。就这样,老人在死亡线上被救了回来。如今,老人的身体状况逐步好转,总跟子女念叨着“我这条命是森海给捡回来的,要好好感谢他!”
类似的“急救”电话,这些年来柯森海没少接,无论电话来的时间有多么“不是时候”,但一听是村民需要,他总是一句话:“别着急,我马上到。”
村民的定心丸
他以“硬核本领”赢得尊重
“我们这儿十里八乡的,有不舒服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森海这家服务站。”村民柯丽琴一般在外工作,因患有胆囊炎,她回家了总会找森海看下求个安心。“从没见他跟人红过脸,每次都一个样,一个病人问好久。”柯丽琴说,“森海是我见过最耐心的医生。”
“两年前有天突然肚子疼,直不起身,自己吃了药也不管用。最后到了服务站,吃了森海开的药,立马就见效了。”村民柯六花印象里,柯森海是个医术顶好的医生,最关键的是,这个好医生还对他们上心,总为他们考虑。“你知道治肚子痛的方子多少钱么?就一粒白色小药片,五角钱。”柯六花说,“森海就是让我们少花钱,看好病。医院开了药,也愿意拿着药来给森海看看,图个安心。”
“森海医术高,看病还耐心。”村民们口口相传,让柯思社区卫生服务站接诊量不断上升,日均超过40人。周边的村民,也愿意到服务站找柯医生看个病。
多名村民中,有大半是老人,其中有不少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需要经常测量血压、血糖。老人们出行不便,柯森海总会多跑几趟上门服务。“我还能走,多跑几趟不碍事儿。”柯森海不会开车,出行就靠一辆蓝色的电动三轮车,当时选车的时候就一个考虑,耗电少。即便这样,柯森海的电动车只要在家,一般都连着充电线。
因为不是专业医学院校出身,柯森海就买来相关医学教科书自学,还在年参加了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外科、内科、儿科……五十多本书摆在了柜子第一层,放得满满当当,有几本书还翻“脱了皮”。最近,柯森海翻得最多的是《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很多基础知识,有时间就翻一翻,免得忘了。”
不能决定“出身”,就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柯森海以“硬核本领”赢得了村民的尊重。
相互依赖的医患情
他护着村民,村民顾着他
采访当天晚上,柯森海接到了大儿子的电话,“爸,你考虑得怎么样了?要不要过来帮我养养虾,带带孙子,让我们腾个手也好。”柯森海沉默了。电话那头,儿子叹了口气:“爸,你注意身体。我们忙得过来,别担心。”
父亲的沉默,让儿子知道他的选择。父亲选择了村民,做儿子的只有选择支持。
这么多年来,请老柯外出的“橄榄枝”就没停过。有来自亲朋好友的,也有来自外出创业的村民的,但都被柯森海婉拒了。“放不下村里人。”柯森海的回答总是这一句,还有一句话他没说,村民却替他说了:“我们离不开森海。”
大儿子在外创业,妻子陪着小儿子在外求学,平时一个人生活的柯森海以服务站为家,常常因为病人一个接一个而顾不上自己,一天下来扒口饭的时间都没有。如今,柯森海自己是个医生,却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柯森海的事儿,村民们个个比他记得还清楚,“卫生站位置换了三次,电动车换了三辆,儿子娶媳妇才建的新房”。村民们记得最清楚的是,他有胃病。于是,饭点来找他的人多了起来,不是为了看病,而是为了提醒他吃饭。
“因为看病认识的森海。认识后,发现这人真的太好了,从来总是想着我们。”说起柯森海,村里的老书记柯茂松就心疼得不行。他提到,因为村子偏远,卫生站的用药需要去镇上的卫生院领取,“14公里,来回一个多小时,以前电动车不好,充满电只够开一趟,到了镇上还得先充电。冬天回来,森海冻得手都张不开,夏日又热得满头汗。”
“他不顾着自己,那我们护着他、顾着他。”柯茂松现在成了柯森海的“守护人”,总能在卫生服务站见到他的身影。他会督促柯森海吃饭,家里有好吃的不忘给柯森海捎上一份,柯森海忙不过来就帮他安抚病人……
一个人年年忙碌,为什么坚持?还会坚持多久?我们问得直接。
“乡里乡亲有需要,我就不能走。干到我干不动的时候吧!”这时候的柯森海,又像刚见面的时候一样,抿嘴腼腆一笑。(记者徐子渊叶剑锋共享联盟仙居站应芳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