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宗道源”:台州市的三大盆地
--天台、仙居、临海。浙江省盆地系列(3)
文:光明人家-03-19
浙江省台州地区依山傍海,全市地形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68.6%,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几乎是浙江省的翻版。这里是以“佛宗道源”著称于世的天台山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发祥地,又是中国道教南宗的本山的天台山。国家级文保单位国清寺也是日本、韩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
山脉:台州境内山地分属天台山脉、括苍山脉、大雷山脉、雁荡山脉。天台山脉主脉位于天台东北部,与大雷山脉以始丰溪为界,形成天台大部、三门全境的山地、丘陵。主峰华顶山,位于天台石梁镇,海拔米;括苍山脉自西南入境,蜿蜒向东入海构成东矶列岛,形成仙居大部、临海大部、黄岩中西部的山地、丘陵,与大雷山脉以永安溪、始丰溪为界,主峰米筛浪,位于临海与仙居交界处,海拔米,为全市最高峰;大雷山脉,位于天台西南部、仙居东北部、临海西北部,主峰大雷山,海拔米;北雁荡山自南蜿蜒入境,形成温岭西部、玉环全境的丘陵,其在台州境内最高峰太湖尖,海拔米。
平原:台州境内平原以海积平原为主,遍布台州东部沿海,北起三门南至玉环均有分布,以温黄平原最大,椒北平原次之。温黄平原位于椒江、路桥、温岭东部、黄岩东部,椒江口南岸,是现台州市府椒江所在地,也是浙江省第三大平原。除个别陆屿孤丘外,海拔均在10米以下,地形平坦,河流纵横。椒北平原位于临海东部、椒江口北岸,呈弯月形,海拔仅3米。
河流:台州境内河流多短而急促,灵江为境内最主要的河流,河长.00公里;流域面积.71平方公里。发源于仙居与缙云交界的天堂尖,上游称为永安溪,至临海境内与始丰溪汇合后始称灵江,在椒江牛头山颈入海。
盆地:台州境内盆地主要位于西部山脉之间,盆地内均间有孤丘分布。主要有三大盆地,暨天台盆地,仙居盆地,临海中部河谷盆地,下面是具体详细介绍。
(1)天台盆地
天台盆地位于浙江东部台州市区境西北部天台县境内,因处在天台县内得名,由大盘山、天台山、大雷山所环抱,东起洪畴镇,西至街头镇,北止白鹤镇,呈封闭式三角形分布,总面积约近(准确数据为平方公里)。盆缘界线清晰,盆地海拔高度在米左右。东北天台山,边长30公里;西北大盘山,边长22公里;南面大雷山,边长36公里。
天台盆地内部地貌类型较多,有盆底为始丰溪河谷平原,红岩低丘、玄武岩台地。天台县城东面有横亘长约2公里余的东横山玄武岩台地。海拔米,城西北为起伏的红岩低丘。城北赤城山高丘,由水平红岩切割成峭壁丹崖,多洞穴。是浙江省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城关西北义宅、民主等地是起伏的红岩低丘。
天台盆地低处河谷平原海拔在米左右,这里土地肥沃,主产稻米、蔗糖、柑橘。杭温(国道)公路和上三高速公里、绍台高铁从此经过。
(2)仙居盆地
仙居盆地,主要分布在仙居县境内,因处在仙居县内得名。位于永安溪两岸,盆地其东北角延伸至临海市西部,盆地狭长,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东西向直线长63公里,盆底海拔高度由上游的湫山的米,降至下游白水洋的10米。南北向宽约6公里。总面积约为平方公里。永安溪贯穿其中,沿途呈砂砾质溪滩发育。
仙居盆地南北有括苍山与大雷山挟持,周边形态基本保持白垩系红色岩层形成时轮廓。盆内呈红岩高丘与低丘发育,间有横溪碧丹崖、林下小方岩、羊棚头四十五洞等丹霞地貌。红色高丘把盆地分割成仙居县横溪、田市、城关、下各与临海市白水洋5片。横溪片以高丘、谷底平原与冲积扇为主。田市片与仙居城关片以冲积扇为主。下各镇片为溪滩、冲积扇、低丘与堆积阶地,土质较肥沃。白水洋片以低丘与冲积扇为主。
(3)临海中部河谷盆地
临海中部河谷盆地,位于临海境内,系断陷盆地。由大田盆地、城郊盆地与张家渡盆地组合而成,属断陷堆积盆地,呈北东――南西向与北西――――南东向近似丁字形分布。以大田平原与城郊平原为最大一片,面积约为67平方公里,间有海拔米以下孤丘。临海市城关有一套海湾相沉积,上部为淤泥质粘土,下部有1―2个砂砾层,含水量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