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名的探究一直是我的兴趣,中原地名探究是我的第二个专题。之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历史和地理的过程,通过对地名的认识抑或是重新认识,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其中有故事、有情怀,有山川,有河流,更多的是神州大地上先民们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奋斗历程。
▲光山风光——大苏山
每每读历史典故,总是喜欢探究其发生在何时何地,而能够称得上典故的历史,基本可见于正史,所以何时何地不是问题。
最难琢磨的就是类似传说的名人轶事,既然行诸文字,应不为空穴来风,但是典籍未必记载,也就可能留下悬案了。
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虽然记载还算细致,但是发生地却未提及,只能大致确定是在曹操的地盘而已,虽然后世有人认为是在河北毛象坡,但现在地名已不存,也就成了悬案。
曹冲称象虽然不好探究,但是另外一个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却并非如此——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南光山县,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地方。
《宋史》载:“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司马光故居
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光山县的小朋友司马光7岁(应为虚岁,实际6岁)在接受小学教育期间发生的故事,发生在光山县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然这不是我们说说揣度一下就可以的,这事已经经过了专家的考证。
地名由来
光山一地置县始于西汉,置西阳县,建县历史已有二千多年。
光山县之名则始于东晋——东晋安帝时,置光山县,以境内光山为名。
▲浮光山——采石过甚,已成湖泊
光山又名浮光山、浮弋山、弋阳山,旧志谓之濮公山。据《寰宇记》:册俯映长淮,每有光耀,因名光山。《水经注》淮水东迳浮光山北,亦曰扶光山,即弋山也。浮光山为光州十景之首,是大别山最北端的余脉,光州城西,淮河南岸。淮河在这里趋山势而三曲三折,呈倒“U”字型。
如自开封南下延循余里平原始见此山,故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经过此山时,感其突兀殊奇,与周边环境迥异,挥毫写下了“东南第一峰”的墨宝传于后世。浮光山盛产珉玉,历史记载,用此玉做成棋子曾上贡朝廷而名传天下。
▲光山县地名变迁
光山县西周至春秋时为弦国属地,春秋初年弦国被楚国所灭,其地遂入楚国。建县之初名为西阳,东晋时改名光山县,后历经光城县、仙居县、期思县等更迭,光山县之名称稳定下来直至今日。
弦国为光山之源头,值得探究一番,仙居和期思两个名字都很美,文艺得让人遐思千里。
弦国
弦国,周代一个较弱小的诸侯国,在楚国东北方向,与楚国,黄国,英国、息国、江国、蒋国等国接壤。国君为嬴姓(一说隗姓),公元前年亡于楚国。
《通典》卷一百八十一“州郡”十一载:“光山,春秋弦国之地。”
▲弦国及周边地图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河南五”“光州府”条载:“光山县州西四十五里。南至湖广麻城县二百里。春秋弦国地。”关于弦国的地望,史籍所载大都指向豫南、鄂北地区,但位置具体在何处,说法不一。
仙居县
这个仙居并非今日浙江台州之仙居,乃是古县名——汉朝轪县,属江夏郡,古城在县北十里。刘宋分轪县置乐安县。天宝元载,改为仙居县,属光州。
仙居之来历已不可考,但顾名思义,应为仙人雅居之地,可遥思当年之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期思县
期思县在历史上有多个,但都集中在湖北河南,也就是光山及光山周边。光山历史上短暂叫过期思县——南宋绍兴二十八年()改光山县置,属光州。治所即今河南光山县。寻复为光山县。
▲光山风光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全县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86.3万人。辖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产业集聚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区,1个商务中心区,1个火车站管理区,个村(社区)。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