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一声王妈妈,她无悔为留守儿童补上

00:18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栋通讯员应芳露

每到寒暑假,很多家长会对出笼的“神兽”(放假的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相处。可大人们未必知晓,孩子们更怕没人陪伴的日日夜夜。

在台州市仙居县下各镇,有一个叫“东篱之家”的场所,这是一户普通民居,也是附近困难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共同的家。十余年间,女主人王雪娟共享了自己的家,让上百名“空巢”的孩子在这里快乐度过假期,愉快成长。

而这一切都是公益的。王雪娟从没向孩子或他们的家人要过钱,在她家中的花销全部由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来支撑。

“太难了,也想过放弃!”王雪娟甚至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图啥,可当孩子们朝她飞奔而来,用满是感情的声音喊她一声“妈妈”,她就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1】为了“挽回”家中独子

事业刚起步的她决定辞职回家

拿过无数的奖,成绩名列前茅。打小,王雪娟就对家中的独子浩浩(化名)寄予厚望。

年,王雪娟终于找到了一家公司,主要做服装和化妆品生意,这些都是王雪娟特别喜欢的东西,所以她非常珍惜这份工作。然而频繁的出差让她大多时间都在全国各地奔波,很少有时间呆在家中相夫教子。

“有一天,我接到丈夫电话,说儿子和他起了严重冲突,父子俩已经无法正面对话。当时我很惊讶,一向乖巧的孩子,怎么可能和温和的丈夫闹到这样的地步?”

于是在出差结束后,王雪娟赶忙回家调解。但让她意外的是,几年时间没有好好陪儿子,儿子已经变成了“问题少年”。“他竟然成了一帮孩子口中的‘浩哥’,三天两头聚众打架,学习成绩也是一落千丈。”

更让王雪娟揪心的是,等她发现问题时,浩浩已经拒绝和他们沟通了。不得已,王雪娟只能采取和儿子写信的方式隔空交流。在互相留纸条的过程中,王雪娟才知道,自己和丈夫平日里都忙于在外工作,没法陪伴儿子,才让感到孤单的浩浩成了现在的样子。特别是在大人们无法陪伴和保护浩浩的时间里,浩浩经常受到同龄孩子的欺负,为了自我保护,他开始聚集起一帮“兄弟”。

意识到缺少陪伴几乎毁了自己的孩子,王雪娟再怎么珍惜当时的那份工作,也还是断然递交了辞职信,在她看来,把儿子从走偏的路子上拉回正途,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在王雪娟形影不离的陪伴下,浩浩很快有了改变,他的脸上开始有了微笑,也愿意和王雪娟说说心里话,同时他也从原来的“孩子帮”里退了出来,把所有精力重新投入到学习中。

正是王雪娟的及时干预,让浩浩重新变回品学兼优的孩子,顺利考上杭州的大学,毕业后在台州开了一家自己的小公司。

然而这场“有惊无险”的经历却给了王雪娟一些启发:“现在有无数这样的家庭,父母都疲于生计,孩子缺人照看。”

在深思熟虑后,时任下各镇路北村妇女主任的王雪娟决定,把自己的房子整理出来,开始收纳一些困难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给他们补上缺失的爱。

2】扛住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王雪娟为孩子撑起一个“家”

王雪娟思前想后,给这个共享之家取名“东篱之家”。“取自‘采菊东篱下’,有种悠闲和恬静的意味。”

年送儿子上大学后,在家闲着的王雪娟开始收领孩子。困难家庭的孩子,残疾人的子女,王雪娟把他们请到家里集中照顾,顺带担负起孩子们的饮食。

“大多孩子都是白天父母外出工作没人照管,所以托管在我这里,到了晚上,父母回家,孩子们也就回去了。”但也有一些孩子父母都没在身边,家里老人也没能力照管,于是吃住全托在了王雪娟这里。

这个完全公益的“东篱之家”运作没多久,各种现实的困难和没有预见到的麻烦接踵而来。

首先最现实的问题来自经济压力。

一到假期,周边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王雪娟这里,不知情的家长把王雪娟家当成了政府组织的托儿所。

“东篱之家”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迎来六七十个孩子。王雪娟不仅要照顾他们,还要安排所有人的吃饭问题。每天光买饭买菜就要花费很多钱,这让靠赚工资的家里很快有些承受不住了。“很多时候我只能和卖菜的老板求情,让他们先把菜赊给我,我过几天周转到钱,马上付给他们。”附近很多人也知道王雪娟在做善事,也都愿意赊账给她。

可不知从何时起,街坊邻里开始传起她的谣言。

“搞个‘东篱之家’,表面做公益,实际就是为了享受政府补贴。”“谁知道他们家拿了多少好处,又不是傻子,没好处谁会白干这种赔钱的生意?”没人相信王雪娟会这么无私,甚至还有传她每年能从政府那里领到几十万上百万的津贴。

家里人也因此忍不住和王雪娟发脾气,让她停止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蠢事”。

但王雪娟顶着压力,咬牙扛了下来。

“那段时间确实很迷茫,我也扪心自问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我自己也找不到答案,也多次动过终止的念头。”可当孩子们笑靥如花地扑向她,抱着她叫“妈妈”的时候,王雪娟又心软了,她说服自己坚持下去。

3】“东篱之家”越来越热闹

不少孩子已经在她的陪伴下走上社会

“孩子们,吃饭啦,快去那边洗手!”8月15日中午,正在做功课的十余名孩子听到王雪娟的呼唤,放下手中的笔,像快乐的小鸟一样从里屋飞了出来,排队洗干净手后,开始到厨房的大圆桌前围坐好,在念完《悯农》等教育他们要节约粮食的诗词后,孩子们的筷子愉快地动起来了——这是王雪娟给他们定的饭前规矩。王雪娟虽然才初中文化,但这丝毫不影响她教会孩子做人道理,学会感恩。

菜肴很丰盛,有蔬菜有肉类,还有海鲜。个别胃口好的孩子,一口气连吃两碗饭。对这些孩子来说,在王雪娟家里就是被宠溺的孩子,不仅可以在空调间里学习和休息,还有美味的饭菜吃。

念初中的婷婷(化名)告诉小时新闻记者,自己是一名孤儿,养父早些年已经去世,养母一个人外出打零工,家里生计都顾不上,更没法照顾到她,幸好有“王妈妈”收留了她。

10岁的辉仔(化名)喜欢打篮球踢足球,看他健步如飞的样子,根本没法和早些年的他联系起来。“辉仔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因为意外变成植物人,家里靠妈妈在支撑,平时基本没时间陪伴辉仔,我们接过来的时候,辉仔有轻度的自闭症和狂躁症,和别人无法正常沟通,想怎么来就怎么来,非常自我。”王雪娟没有放弃他,在观察中,发现辉仔喜欢运动,于是买了篮球足球陪他玩,通过一起运动的方式,打开孩子的心结。如今的辉仔已经成为一个活泼爱交流的孩子。

十几年来,王雪娟陪伴过的孩子有上百人,其中最早的几批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去年,王雪娟还出资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亲自主持将24岁的“女儿”晶晶嫁出去。

只要有空回到村里,无论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会第一时间来看望王雪娟,喊她一声“妈妈”。这声“妈妈”,便是对王雪娟最好的报答。

更让王雪娟安心的,是她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后,时常会有一些单位和好心人给“东篱之家”捐款捐物,来“东篱之家”帮忙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他们趁着假期轮流过来帮忙买菜做饭,教孩子做功课,这让王雪娟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陈海军是一名大二学生,在重庆一所大学读公共管理专业,放暑假回到老家,他都会抽空到“东篱之家”做志愿者,除了帮忙做些杂活,还负责给孩子们补习功课,订正作业。“放假在家大多时候也是闲着,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帮‘王妈妈’分担一些压力。”

如今的王雪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平息了曾经甚嚣尘上的流言蜚语,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许。闲不住的她除了继续运作“东篱之家”,还被村民们推选为路北村的村书记。因为大家都觉得,拥有一颗金子般心肠的好人,也会是众人可以信任和值得托付的引路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