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4月19日电题:鲜花摆上农家窗台
新华社记者何玲玲、王俊禄
一束狗尾草,长在田间是杂草,摆上窗台是装饰。四月江南,行走浙江富阳,“乡村百花大会”打擂正酣。农户窗台上、墙角箩筐内、旧单车车篮里,鲜花草木装点着庭院——农民争相把春天“搬回家”。
岭上开遍映山红的时节,富阳万市镇何家村村主任李龙云正在村里“巡花”。村民都明白,“百花大会”拿个好名次,村里人气会更兴旺。按照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蓝图部署,当地干部群众自拟了“方言版”美丽乡村“三字经”:首要的是“拆违建、清溪流、堆整齐、扫干净”,而后“种满园、点漂亮、增收益、人和谐”,让美丽庭院变“美丽经济”,成为村民和游客“诗意栖居”之地。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从大城市蜂拥而至的游客们发现,富春江畔又添一道新的风景线:鲜花装点起的乡村庭院。富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夏芬表示,“百花大会”包含“最美赏花胜地”“幸福花开·最美庭院”等评比,让农民自己“掰手腕”,目的是推进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家园,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农家一扇窗,时代一扇门。
在大批由温饱迈入小康的农村地区,农民生活也正经历从“将就”到“讲究”,从“治乱”到“审美”的变革。比如浙江,截至年初累计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占建制村总数的97%;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建制村全覆盖,九成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带给浙江乡村勃勃生机。
“神仙居,居神仙。”穿行在浙江仙居的下齐村、石盟垟、河塘村、新罗村,一村一花品,各有千秋。这让来此旅游的挪威“驴友”们惊叹:“这里和想象中的乡村完全不一样:天更蓝、花更艳、笑脸更多,总让我感觉像回到了故乡。”
和煦的春风里,86岁的仙居横溪镇河塘村老人戴桂兰搬张躺椅,在院中悠闲地晒太阳。院中鲜花盛放,引来蜂蝶飞舞。
农民的审美追求,同样充满泥土芬芳。废弃的石磨、咸菜缸,长着蘑菇的抽屉、旧椅子……当这些就地取材的“老物件”盛满鲜花,交织着春天讯息和复古韵味的农家庭院,顷刻间弥散着迷人的气息。
从上海回浙江探望父母的年轻人沈斌奇目睹了家乡变化。“以前村里好不容易建了花坛,结果花草被村民拔光,种上了葱蒜。”沈斌奇说,“现在不同了,村民认为有个开着花朵的漂亮庭院,跟每天洗脸一样重要。”
“富口袋”后更要“富脑袋”。对浙江不少农民来说,琴棋书画不再有遥不可及的艺术门槛。踏进杭州西郊的外桐坞村,这个飘着茶香的小村落中,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书法创作行列,还屡屡获奖。他们的后代,受租住在这里的中国美院老师耳濡目染,接受艺术启蒙。大学生村官陈丽利说,多数村民和老师有协议:给娃上书画课,可以免去房租。
“入眼皆是绿,全域大花园”,正成为一些区域新时代的新追求。在获评“中国最美家乡河”的永安溪一侧,一条全长近公里的绿道成为贯穿仙居全域的“绿腰带”。绿道骑行,移步换景,南峰山、飞凤洞、木口湖森林公园、杨梅基地、高迁古民居等景观精彩纷呈。这里每天都有沿岸农民在绿道健身或漫步,其乐融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浙江城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已“写进”大地山川,“写进”万千农民的心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正步入新境界。目前,浙江有40多个市县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探索促进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改善,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发展有机融合。
点击查看专题
责任编辑:张樵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