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居县北门巷,县城现存最早的古巷,几度风

早段时间,有人不知道从哪里搬来一个问题,问我仙居县城里从解放前到现在,几乎保持原貌的巷子是什么?我脱口而出:北门巷。

说保持原貌,是言过其实了。但基本结构不变,大概在县城里也是凤毛麟角。

北门巷北入口

北门巷南起解放街,原来北至城北东路,全长米,石板路面。现在因为位于北端的卫生局等机构拆除,老巷子短了一大截。

北门巷的名称,肯定是因为位于仙居的北门。更准确的是,巷子的北侧直通仙居曾经的北门——拱辰门(仙居“拱辰新村”的名字,也是因为拱辰门而来)。拱辰两字的意思,百度了一下,意思是拱卫北极星,喻拱卫君王或四裔归附。古人取名字,大大的有文化。

金鼎小区

傍晚走了一趟北门巷,原先的石板路面,已经换成了水泥路面,少了一点古朴的味道。

巷不宽,也就在两、三米之间。汽车肯定是进不了的,相对而来二轮电动车可以侧身而过。

巷子的两侧,虽然房子已经很旧且仍然很矮,但十有八九的房子还是租出去作了商业用房,理发店、修指甲店、古玩店、服装店、面皮店、小吃店……当然还有可能是仙居最低档的旅社。

老县政府门前的道路

除了石板路换成了水泥路,改变最大的就是各商家的店面店门头。卷帘门、亮灯招牌,让古老的巷子散发出了现代的元素。

北门巷的北端东侧,解放后成为了仙居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现在又建成了居民住宅区。

后溪路口,拱辰门位置。

曾经的拱辰门,大约位置应该就在城北东路和后溪路的交叉口,解放后被拆除。

后溪路也因为拱辰门的存在,曾经叫作北门路——北门外面的路。

后溪路,原来叫北门路。

据《仙居县交通志》等相关资料记载,北门外临近盂溪,曾经是溪滩荒冢。在清朝同治年间,有人捐资建起了七间平房作为义厝,用于停放无主尸体,左边安放女尸,右边安放男尸,小孩子的尸体则放在屋边的小塔内。

这座被老百姓称为“北门七间头”的义厝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期,而处理尸体的费用全靠社会上的慈善人士捐助。据仙居文史资料介绍,在仙居历史上享有盛名的“王万丰中药店”曾经对于亡故的乞丐,捐赠棺木一具。为解决尸体安葬问题,每隔三年,该店出资清理一次,每次花费银圆数以百计,还按照习俗请道士做三天三夜的“道场”。

北门外有荒冢的长期存在,历史上的北门巷也一度成为卖棺材以及丧仪物品的所在地。

老车站入口

年6月,仙居车站从原来的东门大桥东侧迁移至原来的七间头附近。年,车站扩建,曾经的荒滩之地成为了人流鼎沸的场所,加上县政府、卫生局等机构集结在附近,北门巷一度成为县城最热门的巷子。

随着县政府和老车站的搬迁,老巷子也在所难免热度减退,但作为最有烟火气的古巷,仍旧充满了生活和商业的味道。

北门巷夜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