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岛垦荒精神纪念碑。图片来源:台州市委宣传部大眼睛,小平头,身穿背心,卷着裤管,胸前一枚团徽、肩上一柄锄头——3月6日,身高30厘米、代表台州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毛绒卡通公仔“阿垦”,出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会场。把“他”带到现场的,是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翁丽芬。
60多年前,名青年响应团中央号召登上大陈岛垦荒,用青春和汗水铸就了“垦荒精神”。30多年前,年仅18岁的翁丽芬在垦荒精神的感召下来到台州椒江区大陈岛任教并扎根于此,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诠释了垦荒精神。后来,她主编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成为地方教材,让垦荒精神浸润和影响着一代代台州人。
“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已经给台州这座滨海城市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成为伫立在台州人心目中的永恒丰碑。它发轫于“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号召,传承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在新时代继续闪光。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它都彰显着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它是来自历史深处的那一束光,照亮着未来之路。
名垦荒队员让大陈岛劫后重生
03:37一江山岛登陆战役与大陈岛垦荒。澎湃新闻记者陈雅儒张刘涛(03:37)
大陈岛景色。图片来源:台州市委宣传部“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这句赞美台州的诗句是唐代诗圣杜甫怀念好友郑虔之作。郑虔可谓台州文教的“垦荒者”,被唐玄宗赞为“画好,诗好,字更好”,并署“郑虔三绝”。其因故被贬台州后兴文教、易风俗,被公认为“吾台斯文之祖”,病逝于台州后,当地人立祠以祀街巷命名,评价极高。
一千多年后,一群年轻人来到台州的海岛上垦荒。
大陈岛隶属台州椒江区大陈镇,位于椒江区东南29海里的东海上,常住人口多人。
年,逃到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把大陈岛和一江山岛作为反攻大陆的前沿阵地。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同时对国民党军据守的一江山岛进攻作战。这是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一举取得了一江山岛战役的胜利。
一江山岛解放后,大陈岛直接暴露在我军大炮射程内,蒋介石集团被迫实施大陈撤退的“金刚计划”——用军舰将岛上居民1.7万余人接走,毁坏岛上所有设施,并埋下1万多枚各式地雷,致大陈岛上仅剩一名生命垂危的老人,到处断垣残壁,斯为“大陈浩劫”。
“敌人破坏,我们重建。”年11月底,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来到浙江考察青年工作,在杭州召开部分地(市)、县青年团书记座谈会上说到。他当即提议:“在大陈岛解放一周年之际,组织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重建大陈岛。”
随后,中共温州地委(年~年大陈岛隶属温州)向青年发出“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短短几天,多人报名,最后选取其中的名上岛垦荒,当时很多人因未被录取而痛哭流涕。至年7月大陈岛志愿垦荒结束,前后共有5批名来自温州、台州的青年志愿垦荒队员陆续上岛,很多都在垦荒结束后继续参与大陈岛的建设。
第一批大陈岛垦荒队员登岛。图片来源:垦荒队员张其元照片翻拍年1月31日,当时只有18周岁的张其元和其他名队员一起怀着满腔热情登上了大陈岛。时任温州团市委青年工人部部长的王宗楣自告奋勇担起了垦荒队的领队干部,医院动手术的未婚妻说明情况并道别,次日就去队里报到了。王宗楣起初担任大陈岛青年志愿垦荒队副队长,年5月开始担任队长,与队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直至垦荒任务完成“登岛后看到的荒凉景象,至今都印在我脑海里。山上长满了野草,岛上只留下了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躺在床上,家人在边上放了一口棺材。在破败的民居里,还能看到发黑的饭菜。那时的大陈岛是一个死岛、荒岛。最要命的是,国民党临走前把岛上唯一的水库给炸了,岛上的淡水资源变得极其匮乏。”张其元向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