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居县下山头村,一座乌龟殿,县内成唯一,

下山头村属于仙居县下各镇的下辖村,村名的来历,据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的地名志记载,因地处乌龟殿山脚下,故称下山头村。共92户人。

下山头村明朝是属于庆云乡甘露里管辖,在清朝的时候,属于三十七都管辖,民国时属于三十七乡管辖,民国末年属于朱溪区括苍乡管辖,现为下各镇下辖村。

村东南的乌龟殿,在附近享有盛名,香火很是旺盛。

乌龟殿的名称,听起来很是别扭,难道里面供奉的是乌龟?去过好几次,总是铁将军把门,难窥其中真貌。

远处为乌龟殿山

山叫乌龟殿山,那应该是先有殿然后才有了山的名字。据说殿里有一只石乌龟,大概应是镇殿之神器了,可惜难见龟仙真面目。

不管怎么说,以乌龟命名的庙宇,大概是县内唯一了。

乌龟殿的北侧房子围墙,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保存非常完好,伟人时代的印记。

下山头村是个包容性姓氏的村庄,有应、陈、叶等。

其中的应姓,在下各方向大多传说是明朝百岁尚书应大猷的后人。不过,追根溯源,应大猷并不姓应,而是姓陶。

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临海长潭的陶家触犯了朝廷有了灭族之灾。陶家当家人把襁褓中的儿子陶延寿送到异姓兄弟应家寄养,为了躲避朝廷追杀,陶延寿改名应延寿,成为应家第三子。

应家不负朋友之托,冒着被满门抄斩的风险收养了延寿,视如己出。

几十年过去,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朝廷也不再追究陶家之罪。应家父母已经年老体衰,延寿成了大人。

知情的左邻右舍,有时候会无意之中提醒延寿应该认祖归宗,恢复陶姓。

延寿说,我家危难之时,应家父母冒着生命危险抚养了我,这是救命之恩。我对天发誓,我永远是应家的第三个儿子,永远姓应,我的子孙后代也不得复姓为陶。

传到应大猷时,已经是第五代,后人再也没有复姓为陶。

下各的应姓本为陶姓,在《仙居家训》一书中有提及。

近年随着行政村规模的调整,原来独立的下山头村和相邻的步团村合并为东升村。

村庄位于仙居的东方,寓意太阳东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