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政编码或被个人地址ID取代,为何大

撰稿

狗哥

编辑

图图

你有多少年没手写过纸信,并精心折叠好,郑重其事地装进信封,封好,贴上邮票,小心翼翼地投进邮局邮箱,然后满怀期待地等着对方收到信封后的共同喜悦。

狗哥依稀记得,至今为止最后一封纸信,是写于年4月,里面写满了多字,并用心夹着一张纪念纸币,那是给友人五一的礼物。

掐指一算,狗哥已经13年多未写过纸信。其实回想起来,年互联网已经比较发达,至少各大高校宿舍都已经普及宽带与台式机,QQ、MSN、短信等聊天、传递信息的工具也已广泛应用。

此外,狗哥记得那时电信卡、IP卡打电话只需5分钱一分钟,三分钟能说完的事,大概很少有谁愿意花三小时去折腾一封信。

在狗哥印象中,大概年之后,写信便开始走向没落。因为在-年期间,狗哥共收到了大约封纸信左右,至今仍妥善保存着。这三年,大概是纸信流行最后的“耀斑”。

至于邮政编码,你有多久没用了呢?大概比纸信好一点,因为记得0年之后的几年,寄快递包裹还是需要查询填写邮政编码的,只是近几年,某些人甚至连地址都不愿填写详细,只需电话号码正确,即可稳妥收件。

近日,一则新闻,正是关乎到邮政编码的命运。以上种种感慨,皆是因此而生。

日前,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创新中心,共同主办了“新型邮编”研讨会,“新型邮编”建设被提上议程。

据研究报告显示,“新型邮编”系统建成后,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建立统一且唯一的个人地址ID(唯一编码)。服务了40年的邮政编码,在不久的将来将完成历史使命,光荣“退役”。

在互联网时代大爆发之前,邮寄承载了信息交流、物品传递、情书、家书、交友、思念、倾诉等诸多功能与情感,大概很多80后之前以及部分90后的人,都对信件有种特殊的情感寄托。而邮政编码,恰是这些信息和情感快速准确传递的“密码”。

而如今,最小的80后都已经三十而立,信封变成了手机红包,邮票几乎完全成了收藏品,而那一串邮编,在渐行渐远的记忆中,正朝彻底消失狂奔而去。

在即将告别邮编的年代,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邮编的历史。

我国从年开始正式使用邮政编码,采用的是“四级六码”制。

所谓四级制,即六位数码分为四级:前两位代表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代表邮区(地级市),前四位代表县(市),最后两位码代表投递局(乡镇)。

这种编码制,最早起源于英国。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个人地址ID”应该是传统邮政编码的“升级版”,传统邮政编码为一个地区的用户通用,而“个人地址ID”则精准到个人。

详细来说,“个人地址ID”源自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创新中心开展的“全球位置框架与编码系统”研发计划。

该计划将地球空间(或地球表面)剖分成体积(面积)形状相似、既无缝隙也不重叠的多层次离散网格,剖分的网格都具有唯一编码,该编码具有多尺度、可标识、可定位、可索引、可计算、自动空间关联等特点。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周晓光表示,未来国家邮政局可建立居民个人寄递地址编码管理公共平台,居民可自行在平台上通过身份证信息注册,获得与身份证绑定的个人地址库。

此外,每个快递包裹也将有属于自己的ID,该ID可关联所有与包裹相关的信息,包括快递员信息、运送信息、配送信息等。且地址库中包含所在地址的收件人手机号信息与寄递地址编码信息。

在快递服务时,公民选择地址库中想寄达的地址,将对应的编码向快递员发送,快递员将地址以编码的形式录入系统即可开始寄件。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给用户带来方便,同时也会让个人地址变成机器更容易识别的信息。

“新型邮编”系统建成后,个人地址将统一ID,对应个人的地址、电话等信息,只需要一串数字,就能够录入具体信息,被认为是快递界的“一卡通”。

如果没有确切实际的益处,相信国家也不会大力推行。所以,虽然情感上有所不舍,但时代终究是不断上升与进步,抱残守缺和与时俱进,当然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新型邮编”系统建成后,将对未来快递物流行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统一寄递位置标识,快递物流企业可利用该系统实现寄递位置数据统一,使不同企业、行业乃至不同国家的业务系统都能使用统一的空间位置语言,便于多方物流机构的协调,方便大数据管理;

2.提升寄递中转时效。新型邮编更便于机器解析,基于地名地址库精准识别目的地,减少中转环节,使物流过程进一步扁平化,提高中转时效;

3.极大地降低快递企业运营成本。据专家初步估算,新型邮编系统建立后,快递分拣区面积可减少27%,快递车辆可减少71%,末端配送车辆可减少77%,快递工作人员可减少41%,配送总成本将降低44%;

4.加速快递行业的无人化进程。全球统一、精细到户、便于机器识别的“新型邮编”,可为无人机、无人车等未来“快递小哥”提供精准定位和精细导航服务。

对此,有业界评论指出,从传统的邮政编码到“个人地址ID”,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服务的升级。

其实,狗哥也是严重支持“新型邮编”的,因为,狗哥曾不止一次遇到邮件寄错的情况。

7年9月时,医院的药品,和快递员打电话联系取件,结果两个人扯了半小时,双方说话都驴唇不对马嘴。最后发现,快递员竟在同一地级市医院,除非穿越时空,否则根本碰不上面。后来一查,是快递面单上地址是正确的,机器识别错误从而导致分类投递南辕北辙。

8年10月,一个上海同城寄收的圆通快递,10月31日寄出,11月4日居然跑到了新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快递员估计一脸懵逼,连忙转寄,11月8日到达了西安,11月9日终于抵达了上海。同城快递,历时11天,方才收到,简直望眼欲穿。

9年3月,一件包裹从苏州寄往上海,也跑到了山东逛了一圈,历时五六天才回到上海。

一个人三年间竟遇到三次寄件转运错误,可想而知,如今快递在不断提高效率的情况下,运送出错的概率是有多高。

正因如此,新型邮编“个人地址ID”才显得贴合时宜。

但是,任何一项新东西的出现,必然都伴随着质疑。在网络上,短短两日,对于“个人地址ID”的质疑就目不暇接。

其中,质疑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会不会泄露个人隐私?

因为“个人地址ID”具有个人的唯一性,其内包含姓名、地址、手机电话、身份证信息、配送信息等,相当于一个“ID”泄露,整个个人隐私全都暴露。可能因为目前“个人地址ID”功能介绍不全面的缘故,所以才导致大量质疑声音出现。

当然,有反对和质疑就有支持和肯定。只是,在众多评论中,支持的声音显得势单力薄。狗哥翻了许久,才找到一两条支持的声音。

也有网友提出了建议,认为关键不在于用什么方式寄件,而是怎么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滥用。

对于网友的担忧,一些专家也给出了相应的解释与点评。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教授马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任何新技术都有利有弊。新的邮编系统用于机构而不是个人,也许能有更好发展机会。用于个人层面时,就要考虑大众心理承受度和隐私保护。”

马严同时也表示担忧,他希望有相应法律保障,以及相应措施保证新系统稳定可靠,同时能适应变化,易核实、能纠错。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物流学博士方玺则认为:“新型邮编系统是一种国家的公共资源,由国家管理每个人的地址库并用于公共服务,有严格的信息制度保障,不会被贩卖。传统的电信、银行、邮政和物流快递其实也已经形成了庞大地址库,却管理得很好。”

此外,有专家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传统邮政编码系统还会继续存在。“新型邮政编码系统兼具传统邮政编码和快递公司三段码的双重基因,它们可以并存,采取统一标准的方法互相解析,在不同领域不同企业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虽然世上没有天衣无缝的事物,但一项政策的推行,必然会考虑到方方面面。

新型邮编“个人地址ID”的施行,必然也会将保护个人隐私纳入重中之重。虽然狗哥对此抱以美好期待,但也希望基层的执行者,在未来也能够成为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者。

因为内鬼,往往是泄露数据的大源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