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楠溪江源头有座千年古寺,红军曾驻历史

以下文章来源于楠溪驴记,作者边走边看

楠溪驴记

驴行楠溪江,享受中国长寿之乡永嘉休闲养生户外生活,并以图文记下每次驴行,谓之楠溪驴记。

寻访黄皮寺红色印记

25年前开始探访楠溪江源头,永嘉之巅——大青岗、龙凤大瀑布、太阳岩、龙凤大峡谷、岩龙古村、罗垟古村、溪下古村等再熟悉不过了。离溪下古村仅12公里的的黄皮寺,虽近在咫尺,却一次次错过了。有些事情,当断立决,才能实现。倘若有一次探访源头,从溪下古村,再往北前行12来公里就可顺路探访近代因红色基因名声在外的黄皮寺,可惜每次跟着大队伍,不是一个人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趁着溪下-界坑公路刚开通之际,于年国庆假期驾车前往,一探向往已久的名寺究竟。

黄皮寺地处溪下乡黄一村,旧称广福禅寺,当地人习称“黄皮寺”。解放前属于仙居县管辖,语言、风俗沿袭着仙居的传统,年划归永嘉县管辖。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黄皮寺始建北宋咸平三年(公元年),清咸丰八年(公元年)重修。寺院整体布局呈“日”字形,从前至后有三大殿,前为金刚殿,后为大雄宝殿,两厢僧房36间,共计建筑面积平方米,配花园,鱼池数处,共计占地面积平方米。院内和尚80余人,长工数十人,粮田余亩,山场余亩,年收粮食20万斤,号称“千石仓”。

如今,寺院静悄悄。唯有寺院门口的那对石鼓(皇帝才能敕建),见证黄皮寺在这山高路远的地方的影响力了。寺院山门前约平方米的平地被村民晾晒稻谷,以前应该是僧人练操习武的地方吧。不过,黄皮寺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应该是成为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旧址。寺门口右侧,立着一块石碑:“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旧址。年3月,永嘉、瑞安、仙居、永康等地红军游击队干部战士余人在黄皮寺集中整编,建立了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为后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黄皮寺所在地黄皮村(分黄一村、黄二村)是温州、台州和金华3地区接壤的三角地带,易守难攻,且具备群众基础,是理想的红军后方基地。年2月16日,谢文侯(后任为浙南游击队第三支队队长)带着游击队40余人,为躲避国民党省防军的围追堵截,到了黄皮,已近黄昏,疲累的游击战士刚在寺里歇下,就被追兵赶上,在黄皮寺后面的双界岭山背上,战斗就打响了。谢文侯虽不幸受伤,但红军大获全胜,击毙国民党军6人,活捉俘虏9人,缴枪15支。同年3月,中央军委派胡公冕到浙南领导武装斗争。9日,集合来自仙居、黄岩、平阳、乐清、青田、缙云、永康、永嘉等八县的农民武装在黄皮寺整编,成立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胡公冕任总指挥,刘蜚雄任参谋长,王国祯、李振声负责政治工作,金国祥负责经济工作。随后,红军游击队整编为3个支队、1个直属队,雷高升、胡协和、谢文侯分别任支队长,胡衍真任直属队队长,下设41个分队,计余人。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年2月,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地旧址(黄皮寺)被中共永嘉县委、永嘉县人民政府列为永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地旧址(黄皮寺)被列为永嘉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年12月,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地旧址(黄皮寺)被列为温州市第二批红色古迹展示教育基地。

带着红色印记的黄皮寺,虽日趋清净,但还被后人惦记。

周边景点:永嘉之颠——大青岗、原始森林、龙凤大瀑布、龙凤大峡谷、溪下古村、陈坑古村、壁挂公路(黄仙路往仙居方向7公里左右)、高山草甸猫儿图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灯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灯戏”是溪下特有的戏种。马灯戏··表演者一般为10至13岁的孩子,用花鼓、绍兴调与永嘉方言进行演唱,主要伴奏乐器有大号、唢呐、锣鼓、二胡等。除马灯外还配有其他花灯,其中固定有白牌灯、高桥灯,其余鲤鱼灯等无定数。表演时,一路鼓乐齐鸣,观者如潮。马灯戏又名“竹马灯戏”,据传在清同治年间,安徽省凤阳县的马灯艺人池老彩因生活贫困,携妻带子,来到了永嘉县溪下乡定居,并开始表演“马灯戏”。

交通指南:线路1:永嘉县城—省道-坦五线—坑口古村桥头右转-兴发村—溪下村(兴发至溪下公路.07刚通,缩短里程20来公里)(85公里用时约分钟)

线路2:永嘉县城—省道-诸永高速—岩坦高速出口右转铁金线—潘坑村—溪下村(97公里用时约分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