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隆庆年间的仙居

公元—年属大明穆宗朱载坖隆庆年间。仙居《路经歌》开首有云:“中华一国号大明,天子洪武坐南京。四十八万将下马,寒帮都是定国人……嘉靖登天四十年,隆庆元年定财粮。十三省里分浙江,浙江省里是杭州。”《路经歌》是一首成形于明末清初的民间送魂歌谣,歌谣中除影射了仙居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外,还着重点到了明代的三个皇帝,分别是开国皇帝洪武帝、修道的嘉靖皇帝、实行新政的隆庆皇帝。关于洪武帝,首句便提及,多少有些故国之思的意味。至于嘉靖帝和隆庆帝,前者的弊政与后者的新政,两相比较,可能让时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并一直延续到了鼎革之后的早期。

明正、嘉年间是历史上仙居读书人最好时期之一。南宋时期,仙居士人科举蝉联的景象再度呈现。正如《安洲诗录》中记载的一则故事:相传,张俭考中进士后,仙居县令设宴道贺。席间说道:你三人(另两人为吴廉、应大猷)一同赴试,竟然三人都考中,岂不是天下之奇事。张回答说:赴试不止三人,那就更奇怪了。现在有什么好奇怪的。故事中,张俭的应答不无洋洋自得之意。的确,明正德、嘉靖两朝是仙居科举的鼎盛时期,短短五十余年间,两榜进士竟达二十七人。为之,二百多年后的乡人王魏胜曾写到:“可想当年科第之盛。国朝二百年来,登甲第者止张炳题一人,乙科亦七八人耳”,并发出了“抚今思昔,能无慨然”的感叹。不过,读书人所遭遇的最好的时代,并不意味着登科入仕后的仕途就能够一帆风顺,恰恰在嘉靖朝的仙居籍官员遭遇就是如此。

历史上仙居籍官员大多有着台州人固有的硬气。他们身上的特点比较明显,如好讦土豪权贵、好忤旨直谏、军事素养普遍过硬、适合做监察工作、好管皇帝家事、耿直刚介等。这些特点于国于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优点;但与其个人仕途前程来说往往是缺点。比如在对待上司态度上,耿直刚介往往会得罪人。《光绪仙居县志》曾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吴忠恪(时来)释褐松江司理,以御倭有声。时,赵文华巡视江南,闻其名,已□荐剡。适公以事入谒,甫下拜,仰视文华端坐不为动,公起立不终拜而出。文华怒,疏已发矣,追回去公名,而后上。或谓公曰:少忍之,此时台省矣。”不单吴时来,林应麒入仕后,在一次谒见上司的过程中,与吴时来的表现几乎如初一辙,但与吴时来被除名相比更惨的是,林应麒因之遭到弹劾并罢官。而在后来的“大礼议”中,仙居籍官员耿直的脾性可以说更是发挥到了极致,结果一个个不是被廷杖,就是被贬谪。所以说,明正德、嘉靖两朝可以说是仙居读书人最好的一个时代,也是最坏的一个时代。特别是嘉靖帝对仙居籍官员的贬谪,或许只能用“弊政”一词来形容。

明嘉靖帝“弊政”的影响不单限于仙居籍官员。在仙居民间,明代开国至嘉靖年间时,原本的土地和税赋政策已是弊端百出。正如清初王汝聘《吁蠲虚额减冗役疏》所述:“正德以前,官无繁遣,犹堪供役。嘉靖以来,岛寇内讧,经县七次,停顿数月,烧县治,杀伤男女,逃散流离,尽皆煨烬之余;加以建造城堞,家如悬罄。”当时的仙居,土地兼并严重,无田土之人,却仍需要缴纳赋税;加之倭寇的侵扰,城池的修建,仙居百姓已经是穷困潦倒,不堪重负。而相应的情形则要迟至隆庆年间得到好转,这也就是《路经歌》里所说的“隆庆元年定财粮”事件。

明隆庆所谓的“定财粮”即土地丈量和税赋改革。先是隆庆元年,临海县令周思稷来仙清丈土地,将原来的七十里并作了六十里,减轻了百姓的杂费缴纳。后是隆庆三年开始的税赋改革。据《光绪仙居县志》记载:“明初,丁口田地山塘有夏麦、秋米、盐米、俸米、颜料等米,有田地、驿传、水夫、均平、均徭、民壮等银,征纳甚为琐碎。隆庆间,知县赵善政仿外省例,创为一法:总计通县丁田均派原规赋役,除优免外,分作十限,征银在官,随时发解,无贫富贵贱,较若划一,名曰一条鞭。”一条鞭法的实施,大大减轻了仙居百姓的税赋负担,民力因之始苏,并因之在仙居民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然,隆庆朝迎来转折的还有仙居籍官员。原本被嘉靖帝疏远而贬谪外放的大多得到了重用。如谪戌横州十六年的吴时来,在隆庆时期得到了赦还,并在万历朝得到了重用;还有顾宏潞,嘉靖庚戌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以申救张尚书谪编民。隆庆改元后,起为刑科都给事,后来以广东参政致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