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居县双狮洞,狮子挪球石奇洞幽,蛤蟆观天

诸葛奇方白斑膏 http://www.bdfmall.com/

仙居县双狮村及双狮洞这个地名,都是近年才新改的名字,导航现在还是搜不到的。查了一下地名志:后裘大队,因祖居裘姓,村后有乌岩洞山,形如狮子;山脚有圆形大石,形如狮子球,故称后球村,后演变为后裘村。看来要去双狮洞,只能先导航到后裘村。

沿省道往永嘉方向路过往石盟盂村的岔路口时,潘同学眼尖看到立有一块“双狮洞”的指示牌,当机立断按牌示方向前进。

车到半山腰水加圳村时,停车问路。老婆婆建议我们继续开车上去,可是二楼推开木窗探头出来的年轻村妇说到乌岩洞(双狮洞知名度不高,若要问路,必须说乌岩洞,附近村民才知道)只有五里左右的路。于是,在沈老师的建议下,大家准备弃车徒步。

老婆婆急了,说还是开车上去,路多少远她说不来,反正执着地建议我们开车——后来的事实证明,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从古道到汽车路,不知道饶了几个山弯,人困马乏,乌岩洞还是遥遥无望。偶尔下山的山民,看着我们这一群徒步的洋客,回头率赚到了百分百。

又来到一个岔路口,两个上了年纪的老人站着。本着路在口中的原则,再次上前礼貌问询。老人说,到乌岩洞要经过石盟盂村后,还有一公里左右,一共有三、四公里……这下子击溃了同行女人不坚强的意志,最后决定让两个驾驶员同志下山开车,不知道老婆婆会不会笑他们有点傻?反正我不去。

老人的身后有临时屋,问了一下这里原来是岩门大畈村,现在老房子全部被推倒了。地名志记载:因村处平地,村前有两块大岩,中间有个缺口,形状像门,故称岩门大畈(大畈,即大平地之意)。一个有意思的村名,或许又将消失在茫茫的历史洪流之中。

山路十八弯,终于到了传说中的乌岩洞(双狮洞)。

洞中的坚守者是一个年近八旬的安徽籍婆婆。婆婆说,她原来身有残疾,来这洞里修行四个月后,现在身体康健,在此长住下去了。

洞被隔成了三个神仙居所,杨相公、文昌帝君、大雄宝殿,若连在一起,真能容纳千人不觉得逼仄。

站在洞口,能远眺后裘村,洞下阡陌纵横,人工梯田规模较大,风光旖旎,冬色潇潇而无荒凉之感,倒有无尽的旷达开怀之情。

庙前的《一庙一故事》板块介绍,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偷偷下凡以后,化作一个叫“岩门”英俊青年来到了云雾缭绕的步路,并成功收获了一个叫“大畈”的村姑芳心,两人结为了夫妻,就定居在岩门大畈村。

此时,一直暗恋大畈姑娘的一只蛤蟆精,眼见美人被青狮抱走,起了歪心眼,小报告打到了文殊菩萨那里。

私自下凡还在人间婚配,这是重罪,文殊菩萨立即追到了人间。岩门和大畈知道大限已到,在被文殊菩萨追到的一刻,双双跪下恳求文殊菩萨成全他们。

天规难犯,文殊长叹一声,也是无可奈何。

岩门和大畈看到菩萨为难,又不想从此天涯海角各一方,最终立下海枯石烂长相依的誓言,双双化作泪目相看尾相依的狮子山。

从此,再无别离!

于是,青狮和村姑居住的地方就叫岩门大畈村,下跪求菩萨的地方就叫后裘村(后求村),发誓的地方就叫石盟盂村……

更有意思的是,如地名志介绍,村后有乌岩洞山,形如狮子;山脚有圆形大石,形如狮子球。远观,一幅双狮挪球的动图栩栩如生。

而在乌岩洞的一侧,那只蛤蟆精不知道是良心发现,还是死缠大畈姑娘不放,也化成了石蛙,在重山秀峰中日夜观天等待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