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瞭望11年,100多个孩子,一个东篱之

有人说,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一个光源按钮,轻轻点击,就能放出光芒。

还记得吗?靠起早贪黑蹬三轮,改变余名贫困学生人生的白方礼,活出了为他人着想的最高级善良;在黄海开山岛坚守一生,守护祖国东大门的王继才,在默默奉献中找到自己的“燃”点;更多的在我们身边,那些在整座城市熟睡时便开始忙碌的环卫工人们,在琐碎的“吃喝拉撒”中用朴素的爱与关怀守护老人们的养老院护理员们,那些穿山越岭走村串户,“群众一叫便上路送医送药”的乡村医生们,日复一日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

他们是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人,或者某一刻,或者某一事,成为温暖人心的“四月天”。

这样善良的普通人,中国有千千万,他们用爱和希望,照亮了自己,温暖你我心房,滋润了这片土地。

最是平凡须记取。《瞭望》开设“善行”栏目,讲述那些普通人的不凡之举。

王雪娟心里委屈,偷偷抹泪,眼泪擦干了,她还是想对别人好

“只要我能留在这儿,天天吃包心菜都愿意。”

“想妈妈了就找王妈,让她抱抱,就找到妈妈了。”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郑梦雨王俊禄

午后暖阳洒向教室,在孩子们的脸上留下道道光影。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下各镇留守儿童之家——“东篱之家”,负责人王雪娟买来熬制腊八粥的食材,满满当当摆了一桌。

这是王雪娟给留守儿童当“妈妈”的第11个年头。百余个的孩子在这里成长,又从这里走向更大的世界。

在孩子们眼中,“东篱”是家,也是精神田园。在这里,王雪娟是大管家,更是“妈妈”,用爱与陪伴,护佑一个个孤单生命的尊严与梦想。

离家

王雪娟的儿子也曾是留守儿童。

早年,王雪娟为生计外出做生意,把孩子留在老家。由于家人常年在外,乖巧的儿子变得厌学叛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母子关系逐渐疏远。

年,13岁的儿子变成“问题少年”,被同龄人称作“耀哥”。“我没那么坏,但江湖有江湖的规矩。”

这句话从儿子口中说出,王雪娟惊了半晌。“那也可以金盆洗手啊!”

这次艰难对话,成了母子新的开始。妈妈决心放弃生意,回家陪伴孩子。“只要你能陪着我,我愿意改。”顽童终于让步。

王雪娟开始和儿子“共同成长”。渐渐地,邻里乡亲也把孩子送到她家一起吃饭、学习。孩子越来越多,小家变成小学堂,“王阿姨”变成“王妈妈”。

年,王雪娟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母亲节时,儿子打来“妈妈,多亏有你的陪伴,不然我现在就是个小混混。”他攒下生活费,给王雪娟买了两件刺绣旗袍做礼物。

儿子的变化让王雪娟感到欣慰,也坚定了她的信心——爱和陪伴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她开始成为越来越多孩子的“妈妈”。

年王雪娟和孩子们的合影郑梦雨摄/本刊

归依

一天深夜,王雪娟第一次见到7岁的华华。“我能留在这儿不走了吗?永远、永远都不走了吗?”华华抱住王雪娟的腿,满脸委屈和乞怜。

“怎么会永远都不走呢?你要读书、上学,将来过更好的生活……”王雪娟心疼地抱住华华。

“可是我没有家,我妈从来没有抱过我。你抱抱我,我也抱抱你。”

来自江西的华华曾被辗转送过9个家庭。当晚,王雪娟抱着华华入睡。“他们都不要我,我不知道哪里是家。”半梦半醒中,华华把“王妈”抱得更紧了。

镇里像华华一样的留守儿童,不少来自贫困、单亲或低保户家庭。年,王雪娟把自家房子腾出来,为这些孩子提供学习、生活场所,取名“东篱之家”。她向往田园诗人闲种花草的状态,期冀孩子们能在这里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好品德。

两年后,“东篱”聚集了六七十个孩子,王雪娟成为了他们的“王妈”。

女孩小艾总是缩在角落里,大眼睛里流露出惊惧,很少讲话。女孩瑶瑶每天晚上都不敢离开东篱之家,“家里没有人,灯也很暗,仅有的几本书我都看过好几遍了。”还有一个不到8岁的男孩,曾因独自一人在家,摔断了胳膊……这些孩子没有家,或家里没有温暖,王雪娟把他们一个个都留了下来。

每周末她都带着孩子们在东篱之家玩。年的一个周末,医院照看生病的家人。6岁的男孩阿多玩鞭炮,把脸炸花了。王雪娟好自责,为什么偏医院呢?她更加不敢懈怠。

小镇里不乏质疑的声音。他们不相信一个人可以不求回报地对别人好。有荣誉找到王雪娟,有人便说“她一定从中捞了好处”。

王雪娟心里委屈,也想过退缩。自己的积蓄被掏空,她想不通为什么付出会换来误解。她在家偷偷抹泪,眼泪擦干了走出门,抬起头,还是对别人好。

传递

王雪娟不能放弃。一个个孩子都需要她。

家里最多的是包心菜,因为便宜。有想要留下的孩子对她说,只要我能留在这儿,天天吃包心菜都愿意。

日子苦,但放不下。慢慢地,有邻里老人来送吃的,家长带着水果来道谢。有企业愿意赞助爱心午餐,民间公益组织也伸出援手。

患自闭症的“儿子”小浩爱打篮球,王雪娟就和他一起打球。现在,每个周日小浩都第一个到“东篱之家”,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

疫情期间,王雪娟常和支教老师一起去“儿子”瑞瑞家,拿自己的手机帮他上网课,知道他喜欢书法,还送了他一张桌子,专门用来练字。

有天晚上,王雪娟送住校的“女儿”小芳去学校。小芳拉住她的手,“妈妈你不要走,我过去从来没过过生日,没见过蛋糕,你帮我准备新衣服,给我过生日。我没想过有妈妈会这么好。”

提起孩子们,王雪娟满是幸福和骄傲。“我每个月给他们固定的生活费,有个孩子每月都有结余。还有个‘儿子’现在上大二了,中秋节带着月饼和茶叶来看我,说有低保,课余还打工攒钱。”春节时,孩子们会和王妈一起吃年夜饭,已经毕业的孩子们从四处赶来。

在善意的滋养中,孩子们学会了回报善意。

远方

“东篱之家有老师,教我们《弟子规》《三字经》,下课后,我们会和王妈、老师们一起做游戏,玩累了,我们会争着坐王妈的大腿。同学们说想妈妈了就找王妈,让她抱抱就找到妈妈了。”一个孩子在作文中歪歪扭扭地写道。

王雪娟一次又一次充满母爱的拥抱,让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收获温暖。

一个冬日,王雪娟在屋外和别人聊天,突然有人从背后抱住她。“这么冷的天,王妈怎么在外面啊!”原来是曾经照顾过的孩子大林。

在王雪娟看来,“责任”“坚持”这些词太大,自己做这件事的初衷其实是“自私”——她喜欢孩子,也在孩子们回馈给她的爱里找到了真正的满足。

现在的王雪娟,除了是孩子们的“王妈”,还是下各镇路北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工作不堪其累,周末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是她最放松的。

“夜晚的星空开满花,花的眼睛在说话。我邀妹妹过家家,妹妹说她想爸爸,想妈妈,爸爸就是银河的水,妈妈就是云河的霞……”当地文化人应载苗在歌曲《星星说话》的歌词中,这样记述“东篱之家”。

孩子们摸不到银河的水,看不到云河的霞,但王雪娟用拥抱,向远处送去了一句又一句悄悄话。□(注:文中孩子皆为化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