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万字仙居00后历时3年为家乡著

-02-:53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斯信忠

《皤滩别传》专著封面。

“一位高中学生,以浓浓的商愁、眷眷的乡情、老辣的笔触、细致入微的观察、旁征博引的描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浙江版的仙居皤滩‘清明上河图’(类似电影的分镜头剧本)。她把碎片化的记忆转换成系统化的思维,用一根‘家国情怀’的乡愁商愁的红线,串起散落在皤滩历史尘埃中的颗颗珍珠,实属不易。”这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蒋洪发对《皤滩别传》作者的评价。

1月下旬,在作者李辰玺2月12日19岁生日之前,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皤滩别传》问世,这是作者三年辛勤笔耕的回报。

作者为读者签名。

1月31日下午,记者冒雪驱车来到仙居中学,与刚走出考场的清秀、灵动的高三(3)班学生李辰玺进行交谈。

年2月,李辰玺出生在仙居县皤滩乡,后虽在县城长大,但在喜爱舞文弄墨,特别是在乡土历史文化研究颇有建树的父亲影响下,自小就对民间文学,特别是家乡皤滩的古今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学、初中时期,每到节假日,她总要来皤滩寻觅挖掘历史文化,为了拉近与村民的关系,取得第一手资料,这位九级琵琶高手,还曾到街头献演,于是一大批有价值的史料在她的挖掘下见了天日。

作者与同学们交流。

皤滩是千年古镇,尤以保存完好的近千米龙型古街和上百个石板柜台而著称,为国家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为了掌握占有大量史料,她进村入户,深入街头、田头,实地走访、拍摄图片,然后加以整理、考证。其间,她走访过近百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其中多次拜访建国后第一任皤滩乡乡长朱振华,走访民国时期乡长96岁的赵洪元等,获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并纠正了谬误十多处,如原来一直被学者认为的一处“晒场”,后考证为古代娱乐比赛用的“射场”,此为方言谐音之误。另还挖掘出了珍迹手书、店铺招牌、残碑等。

盛夏时节的假期,为了确切得到龙型古街的长度,李辰玺和同学们冒着酷暑,亲力亲为地进行丈量,得到了米的准确数字,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皤滩古街的历史文化内涵。

作者就在这学生寝室里完成作品的写作。

在占有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后,高一时,她突然冒出想写一本全面反映皤滩历史文化的书籍,她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相对于平时在媒体发表有关皤滩古镇研究文章,结集出版专著难度很大,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编排好目录后,资料不足再去找,实物不足就向本土文史专家“索要”,当地的文史爱好者李焕荣、徐小凤、朱炳火等对“初出茅庐”的女生刮目相看,给了她很大鼓励,提供文字、图片,用实际行动支持李辰玺的著书立说,她还抽空查阅了大量各种相关资料,着手完成自已布置的“作业”。

在谈及著书难度时,辰玺说:方言转书面语也是一大难事,因当地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说的都是方言,而在转化时则需要仔细认真推敲,以做到真实准确地表达。

春去寒来,李辰玺对书中的概况、龙刑古街、老店别录、典型民居、书院、民俗风情、文化特质与传承、附录等章节内容进行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补充,为了加快速度,她还请母亲帮她打字,历经三年,总计23万字,图文并茂的《皤滩别传》终于出笼。

“家乡的山山水水,已深深地印入我脑海,能为家乡著书立说讴歌,弘扬文化是件很快乐的事。”李辰玺摸着刚出版的书深情地说。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蒋洪发对本书评价道:“不仅具有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价值,而且具有文学价值。”

《皤滩别传》的出版,在仙居引起轰动,李辰玺的班主任方钰瑜说:乖巧、文雅的辰玺,将空余的时间用于写作,文化课也得到了全面发展,与同学们相处甚好,是个不用操心的学生,是位学以致用的好学生。

仙居团县委书记李君说,“00后”青年团员李辰玺心怀青春梦想,酷爱传统文化,积极研究、传承地方乡土文化,用详实的文字记述了自已寻梦、追梦、筑梦的历程,弘扬正能量,展示了新时期团员的良好精神风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