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浙江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助力贵州、四川、湖北、吉林80个县开展脱贫攻坚,不仅切实解决突出问题,更聚焦长远发展,建立可持续的脱贫机制,成效明显。7月底,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分赴这些地区,走访5个市(州)的20个县(市、区),从培育内生动力、发挥市场优势、挖断对口帮扶地“穷根”等方面,总结浙江的探索和经验,今天刊发下篇。敬请垂注。
走不尽的路,翻不尽的山。车行四川、贵州的连片贫困和深度贫困地区,见得最多的是巍巍大山、茫茫林海,盘过一条条山路,翻过一座座陡坡,我们感叹山之阻隔、路之艰险。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在扶贫一线攻坚的浙江挂职干部,道出最深切的感悟:“再高的山、再远的路,产业会搞得起来,市场也能接得进去,但最艰巨的工作是消除观念的‘贫困’,最长远的工作是彻底拔掉‘穷根’。”
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在浙江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是一个明显的特征,每一个落地的项目中、每一笔扶贫资金上、每一位参与扶贫工作的人员都毫无保留传授浙江的经验做法,“志智双扶”贯穿始终。
“宁可苦干,不愿苦熬”“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一路行来,对口帮扶地区坚定的信心、敢闯的勇气、苦干的精神感染着我们: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仙居挂职干部、旺苍县副县长滕新生(右一)在旺苍县国华镇山坪村跟村民详细询问项目与贫困户利益联接情况。
用信心消除思想上的贫困
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四川广元市旺苍县,我们从村民的口中听到了新名词——“望仙梅”“望仙鸡”。在姚家湾千亩望仙杨梅核心试验示范基地,满山的仙居杨梅大苗生机勃勃;在东河镇红垭村,数千羽仙居鸡欢快啄食……我们遇到当地建档立卡户辜国军,他正计划着通过贷款从其他农户手里流转土地,“种下杨梅树,就是种下了致富树。”
看到家乡特色农产品在旺苍的种养范围越来越大、参与的贫困户越来越多、脱贫致富的带动力越来越强,台州仙居县挂职干部、旺苍县副县长滕新生颇有感触:“扶贫要解决群众的志向问题,心热了,劲头就足了。”
有了信念,困难也不再难。在贵州黔东南剑河县,我们认识了一种在当地“逆袭”的农产品——小香鸡。这里适宜的气候、茂密的松林,为小香鸡养殖提供纯天然条件,但以往的做法是直接给每户人家发放只小鸡,成效不大。
“很多贫困地区之所以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主要是因为没有帮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志向。”杭州淳安县挂职干部、剑河县副县长姚伟明说,“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关键看能不能播种脱贫信念的‘火种’。”
淳安扶贫干部利用万元帮扶资金,发展百里生态鸡养殖带,修建3处共余亩的林下小香鸡养殖基地。4个月养殖周期后,附近5个村多户贫困户领到分红。目睹林海变金山,更多的贫困户开始踊跃报名领养小香鸡,主动走上致富路。
丽水莲都区挂职干部在为广元剑阁县农户进行就业培训。
在四川广元市朝天区(川浙)人力资源市场,我们听到了一句当地很流行的话:“走,我们到路桥去上班!”市场大厅的电子屏上滚动着上千条来自台州市路桥区的用工需求,劳务输出热度很高。
今年2月19日,首批78人坐上了前往路桥区的就业专车,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31人。“每个月工资保底有元,计件工资,只要努力肯干,一个月挣上万元都没问题。”东溪河镇村民谢晓琼已在台州的一家公司上班,她切身体会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含义。
走出去,方知天地如此宽广,美好的生活指日可待。在平均海拔米的四川阿坝州壤塘县,经温州挂职干部牵线搭桥,这两年共有名壤塘人“破天荒”走下高原,走入温州的企业,学技术、学本领,他们要克服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的不同,目前有三分之一留在温州工作。
“我们对回到四川的壤塘人分析了去向,发现他们或者到成都打工,或者回壤塘创业。”温州鹿城区挂职干部、壤塘县副县长林铁说,“这说明即使回到家乡,他们已经有强烈的意愿和信心改变自己的生活,这个改变令人欣喜。”
扶起主动脱贫的志气,脱贫的信心就会足起来,办法就会多起来。“无中生有”的浙江智慧,正在一点一滴中实践——从前很少种桑的贵州岑巩县,学起建德养蚕了;从前不种百香果的贵州贞丰县,建百香果果汁厂了……
去年6月,在丽水缙云县挂职干部、南江县副县长汤碧荣的鼓励下,八庙镇肖家观村村民张海艳报名参加了“缙云烧饼”的培训班。看到烧饼师傅平均年收入超10万元,她很受触动。如今,她在镇上开出了缙云烧饼小吃店,最高纪录一天卖出多个烧饼。
“有了一技之长,做事也有了底气,现在不仅家门口就业,而且顺利创业了;不光是脱贫,更是致富了。”张海艳喜滋滋地说。
丽水缙云挂职干部在四川巴中南江县为村民讲解如何套种菊花。
用知识解决能力上的贫困
让当地群众切实受益、乐意参与、主动融入
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属于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区。这里山势巍峨、道路险峻。记者到达位于山顶处的城北镇水池村时,只见亩高低起伏的农业园内种上了成片的皇菊,清香阵阵、生机勃勃。
这么高的山,这么难走的路,是谁愿意在这里“拓荒”?好奇之际,皇菊种植户邢明清笑呵呵地走了过来。曾经在外打工的老邢,一直想在家门口创业,但又瞻前顾后,下不了决心。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不少浙江扶贫干部有着同样的思考——若不“授之以渔”,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再度返贫。“破解的关键,在于扶知识、扶技能、扶思路。”丽水莲都区挂职干部、剑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赵建勇说,“扶贫扶智,才能变本领恐慌为能思善闯,带动贫困户加入勤劳致富、产业兴村的探索中来。”
去年,邢明清作为致富带头人来到丽水莲都“进修”,回到剑阁后,他和女儿主动找到赵建勇,请他牵线搭桥把皇菊引入剑阁。和皇菊苗一起到达的还有莲都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整编技术材料,并向邢明清等一批种植户传授栽培生产技术,对主要农事管理作详细讲解。
年8月28日,首批扶贫仙居鸡苗运抵四川广元市旺苍县,开始集中育雏。
有了好的项目,还需要打开渠道、找到市场。原本只与农业打过交道的农民,除了学习农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培养市场意识、开拓销售渠道,在流通环节中占据主导权、话语权,实现“关键一跃”。
四川广元市昭化区梅树乡春花村村民柏子梦家的鸡蛋,正被千里之外的网购一族“抢单”。去年,龙泉·昭化电商扶贫“飞地”在龙泉市挂牌成立,“电商”成为昭化乡村干部、返乡农民、种养大户口中的热词。
柏子梦的鸡舍,装上了摄像头,每一个鸡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