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2
台州日报
牌坊,俗称牌楼,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其中,表彰类牌坊,往往是朝廷为了褒奖某人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等方面表现突出而立。
在仙居,有座牌坊在当地颇为有名。它建于明代中期,是当朝为了表彰仙居断桥人林应麒所建。年1月,这座牌坊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记者在仙居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达引领下,来到该县福应街道断桥上宅村,近距离接触了这座饱经沧桑却意义非凡的攀龙附凤牌坊。
“这座牌坊高10.5米,通面宽11.34米,进深2.7米,坐北朝南,用石料按四柱三间楼阁式歇山顶模式建造。由于牌坊所处地段五六百年来地势在缓慢下沉,牌坊东侧建筑裂缝逐渐加深,呈现倒塌危险。几十年前已有过一次修复,现在我们正在对它进行第二次修复。”陈达介绍道。
透过钢管搭起的脚手架仔细端详,只见牌坊明间斗拱的两面,均嵌有刻着“恩荣”二字的石匾,额枋中部两面,各镌“攀龙鳞”“附凤翼”等正楷大字,额枋上的浮雕有荣归故里、麒麟呈祥、仙鹤庆寿、双狮戏球等图案。整个牌坊,雕饰精美,造型宏伟壮观。
那么,林应麒做了什么功绩,能获得朝廷的牌坊旌表呢?
据有关史料记载,林应麒,字必仁,号介山,明武宗正德元年()出生于仙居东乡断桥村。他从小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喜欢作诗,嘉靖十四年()考中进士。同年10月,他赴江苏吴江任知县。嘉靖三十年()八月,林应麒被任命为广东惠州同知,主政惠州政务。在惠州两年多时间里,他殚精竭虑为民生,微服私访听冤狱,呕心沥血办书院,可谓政绩卓著。嘉靖三十二年(),林应麒又被朝廷任命为江南巡按,巡察江南民生大事。当时,恰逢江西匪患严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林应麒返京后,将江西地方官府串通盗匪祸害百姓之事,连连上书,“四疏”朝廷。最后嘉靖皇帝痛下决心,任命林应麒为江西道监察御史。在任期间,林应麒手持尚方宝剑,监督州县合力剿匪,历经两年倾力整治,江西匪患得以彻底清除。皇帝极为欣慰,同年钦赐“恩荣”牌坊一座,建于林应麒家乡。
从此,这座“恩荣”坊(即攀龙附凤牌坊)不仅成为林应麒的功德碑,也为后人研究该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原标题:《攀龙附凤牌坊:林应麒的功德碑》,原作者:谢蓓蕾、陈伟华,编辑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