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古人旅途的艰辛远非现代人所能想象。旅途之中,不单交通不便,且受到疾病的困扰。是故
,古时仙居人的外出,除经商、科考、宦任之外,多是作省内的短途之行。那么,历史上走得最远的仙居人是谁?
唐代走的较远的仙居人有项斯、孙郃、郏云、蒋允中四位。这四位都是唐代仙居籍的进士。按当时进士科的考试在陕西的长安,所以该四人都应该到过长安,系有文献记录走得比较远的仙居人。其中,项斯可能走得最远。项斯,字子迁,唐会昌二年进士,所著有《项子迁诗集》。在其诗作中留有大量的游边诗,著名的如《宁州春思》、《蛮家》、《边州客人》、《苍梧云流》、《龙州与韩将军夜会》等,从诗题的地名看,宁州云南,苍梧、龙州在广西,可见项斯曾到达过云南、广西等地。
两宋时期国土狭小,仙居人不论是科举还是宦任,最远也走不到哪里去。这一时期,在文献的记录中,走得比较远的可能是吴坚。吴坚(—),字彦恺,号实堂。宋淳佑四年(),吴坚中进士第,被授予第一个职位是昆山县主簿,后历官平江知府、太常少卿、华文阁侍制兼福建转运使、礼部尚书、太子舍人、吏部尚书民、国子祭酒、左丞相兼枢密使。吴坚当上南宋的左丞相时,也是他即将远行的时候。他作为南宋的祈请使曾抵达元朝的大都,也即现今的北京,并病逝在大都。可以说,吴坚可能是两宋时期惟一到达过北京人。到了元代,虽然国土面积广阔,但仙居人宦任的不多。根据文献的记录,惟一一个走得比较远的是张惟善,曾任四川行中书省都事,其或许到达过四川。
明代时走得远的仙居人开始增多。最早的是元末明初广度寺的一个和尚宗泐,明洪武十年()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远赴印度取经,前后耗时五年东归,行程十2四万余里。(宗泐只能算寓居仙居的人,其祖籍为临海。)其后,明永乐年间,仙居有王峻用,奉命出使朝鲜,若按陆行距离计算,也算是走得比较远的仙居人了。此外,远行至原本视作边鄙西南、西北等地的仙居人也有很多。如吴炳庶、王纯、张应鲸、应大猷、张成德、林应麒、吴时来、应存卓、应汝化等人都曾到过云南;吴廉、张俭、张槺等人则到过四川。这些地方用我们现在的眼光看,也还属于偏远之地。
清代有文献记录走得较远的仙居人有两位。一位名叫汪衔,因宦任而远行。嘉庆戊午(),汪衔考中了顺天的举人,自此由武英殿授甘肃安化知县,历署灵台、张掖、武威、平番四县,擢靖宁州知州直到致仕。据史料记载,早在任宁州知州时,汪衔便穷极边塞;秩满后,门人双芝山聘其为轮台书院讲席。轮台也即现今新疆的轮台县,可以视作极远之地了。另一位是张广南,他的远行纯属意外。张广南,真名鉴淳,字迪质,广南是后来的称呼,仙居西门人。清雍正十年()七月初八,张广南和绍兴的朋友购买了茶叶、大米、烟叶、笋干,从泉州航海出发至漳州贩卖,途中便遇到了飓风,被刮到了越南南部地区,在二十三年之后的乾隆二十一年,时年已六十七岁的张广南回到了仙居故里。不过,按照距离来算,汪衔较之张广南可能走得更远。当然,本文所说的清代是指20世纪之前而言,至于之后的仙居人外出留学并不包括在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