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藏着一个原生态900年古村落,古建筑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m.39.net/pf/a_4621498.html

厚仁村地处仙居中部白塔镇东北,人口近,分为厚仁上街、中街和下街三个行政村,是第五批国家传统村落。村庄四面环水,前有平峰山和景星岩作屏,后有笔架山和永安溪护卫,土地肥沃,是一块难得地风水宝地。

远处笔架山下的村庄就是厚仁

厚仁村是仙居吴氏的主要聚居地。一讲到仙居的各个姓氏,老仙居往往会冒出这么一句俗语:“张半县,王狗毛”,用来风趣地形容张氏、王氏在仙居的人数众多。仙居比较常见的姓氏有张、王、吴、朱、顾、潘、林、应、陈、李、方、胡、徐、尹、杨、戴、沈、蒋等姓氏。

千百年来,这些姓氏作为仙居人的主要组成,成为了推动仙居历史发展前进的主力军。在这些望族中,吴氏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仙居从古至今声名显赫的巨族。仙居吴氏自始祖吴全智迁入迄今余年,枝繁叶茂,人才辈出,据《吴氏宗谱》记载,仙居吴氏在历史上,出过进士60人,解元4人,举人16人。其中,唐光化元年(年)至宋景炎戊寅(年)这年间,入谱男丁共人,就出了32名进士,时有仙居吴氏“科第甲江南”的荣称。

这一数据虽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仙居吴氏历史人物众多的事实不假。出过宰相(南宋左丞相吴坚(右丞相是文天祥)),龙图阁直学士(吴芾),光禄大夫(吴全智),明左都御史(吴时来)等著名的历史人物。所以,仙居自古有“西乡高迁厚仁,东乡下各怀仁”的俗语,意思是这些村人杰地灵,出了很多人才。其中,高迁、厚仁就是仙居吴氏的主要聚居地。高迁古村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早已声名远播,然而,就在高迁北边不远的厚仁村却一直深藏不露。其实,无论从历史文化底蕴还是从古建筑留存的数量来说,厚仁村与高迁相比毫不逊色。并且,仙居的吴氏大宗祠堂就建在厚仁村。

“厚仁”这个村村名的由来也与吴氏直接相关。厚仁村原名杜家埠,据县志、族谱记载,在北宋与南宋交替时,即公元年,吴氏先人择此地而居,至今已有多年。历史上,吴氏先人吴福在世时,某年有福建颜性商人寄重金于他家,多年未取,吴福将此款借给村人周转,获利颇丰。后颜性商人归来,吴福将本利一并归还,颜性商人推让,欲只取本金,归利金与吴福,吴福不愿,两个人争执不下,只好到官府解决。官府判本金归颜性商人,利金捐献慈善,这笔与众不同的官司被传为佳话。

南宋时,一代名臣、宋龙图阁直学士吴芾的侄儿吴谓中举后无意仕途,视济人行善为乐事,赈灾、建桥、筑路,开私仓散粮济贫。吴谓在自己家还建了一座塔楼,每当村民做饭前,他都会上塔眺望,看看哪户人家揭不开锅了没有冒出炊烟,他就派人给这户人家送粮接济。吴福、吴谓等吴氏先人厚德仁慈,善举感动了民众,并得到官府的褒扬,“厚仁”这个文雅而荣耀的村名就在群众爱戴与政府表扬中竖立起来了。

(仙居古村中的高塔式古民居,说不定吴谓登高的就是这样的建筑)

吴氏大宗祠堂,设于厚仁村东侧,朝西,初建于南宋淳熙乙巳年()年,占地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厅,四厢房,三回廊、七天井。

祠堂前的一对大石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被砸成几段遗失,后来在修复祠堂时,村民在村北的溪滩里找到挖了回来

“天官少宰”匾额说的是吴时来,这四个字原来刻在仙居县城主要街道上(大概位置在现在的仙居农业银行总部那里)纪念吴时来的“都宪坊”上。

吴时来(—),字惟修,号悟斋,厚仁村人。7岁能诗文。后参加县试、府试,均夺魁。明嘉靖二十八()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不第,至景星岩古刹苦读,3年不下山。三十二年中进士,任松江府推官。嘉靖三十二年,倭寇侵犯松江,狂追滥杀,吴时来下令开城让数万难民进城,妥为安置,亲率数百名强弩手出城迎敌,斩寇数千,一战成名。升刑部给事中,劾罢兵部尚书许论、宣大总督杨顺、御史路楷等严嵩党人。严嵩恨甚,命出使琉球,未遂。三十七年,为严嵩诽谤,谪戍横州(今广西横县)10年,博览群书,建悟斋书院,朝夕讲学,造就人才。

隆庆元年(),回京任工部给事中,曾筹划多处治河事宜,造益于民。又向穆宗上疏推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宜用之蓟镇,专练边兵,省诸镇征调”,得穆宗采纳。劾罢佥都御史刘秉仁,有直谏之名。二年,受命巡抚广东,赴任前,被劾滥举亲信罢官,回籍闲居16年。万历十二年(),任湖广按察副使,旋升任刑、吏二部侍郎。十五年,官至左都御史,劾罢诚意伯刘世延,对其违法下属予以治罪。)

(反映吴时来抗倭的电影)

“光禄大夫”匾额说的是仙居吴氏始祖吴全智,光禄大夫是他的官职。据《仙居吴氏东宅家谱》记载,吴全智生于咸通十四年(年),是唐代“文简先生”吴翥的后裔,世居遂昌。唐末天下大乱,吴全智为避战祸,于光化元年(年)迁至仙居下砾,也就是如今田市镇吴桥村往东一带,定居下来,他成为仙居吴氏的始祖。几年后,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开平二年(年),吴全智考中进士,在梁朝历任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兼侍御史等职。他与妻子陈氏生有一子,叫吴陈,在后汉军中当副将,与后周郭威军交战时阵亡。

吴陈以后,三世、四世、五世均是一脉单传。五世祖吴奉生有四子,除了幺子吴纬过继给柳氏外,其余三子吴皓、吴经、吴设,分居上宅、中宅、下宅三地。此后,上宅的后裔迁居吴桥,中宅的后裔迁居东州;下宅一派的十世祖吴渭,生二子吴栝、吴桩,分居东宅、西宅,东宅即厚仁,西宅演变成高迁。再往后的吴姓子孙向外开枝散叶,大抵是从这四个地方走出去的。其后裔分衍到等80余村镇,还有迁温州、永嘉、永康、东阳、缙云、宁波、慈溪、温岭、龙游湖、开化、兰溪、临安、吉安、孝丰、建德、淳安等外县市,人数不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永康厚吴村就是仙居吴氏的一个分支

在厚吴的祠堂里供着吴时来、吴昭卿(厚吴始祖)、吴全智的画像

吴氏东宅西宅(高迁厚仁)的始祖碑

吴氏的十条家训:“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忠君爱国,和妻子,信朋友,戒非为,戒博弈,戒酒色,戒角力,戒好讼”。

历史上,从横溪通往临海、椒江的竹筏从村北川流而过,厚仁村为周围地区的货物集散中心,商贾云集,加上吴氏历史上为官的人数较多,所以厚仁有数量众多的古建筑。目前,厚仁还保留着数量众多的古堰、古街和古宅,其中的木雕、石雕、墙绘等更是精美绝伦。

厚仁古街也叫“九曲街”,与皤滩古镇的龙行古街类似,地上曾经以彩石镶嵌图案铺地,想当年这条街上店铺林立,是车水马龙的繁华之地

历史上,厚仁的商业街曾经与白塔的商业街有过激烈的竞争,传说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两边为了聚拢人气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一方奖励每位来赶集的人草鞋一双,另一方见状马上奖励来赶集的人馒头一对。

古街上还现存很多以前商铺的石质柜台

一家百年老店还在经营

厚仁的古建筑大气精致、美轮美奂

门匾上的四个字是“云蒸霞蔚”

彩石镶嵌的门堂

文化内涵深厚、制作精美的木雕:

精美的壁画

精巧的石雕

构思制作精巧的石窗

厚仁古堰碑记,古人的水利工程造就了千亩良田,奠定了厚仁的富足

历史上,厚仁曾经是一个忙碌的渡口,后来随着永安溪逐渐向北改道,渡口逐渐萧条。

这个大门的遗址原来叫“新书院”,据村民介绍,这里原来是一座非常大的院落。建筑非常雄伟。在建这座房子的时候,主人家要求屋顶椽子的大小要跟平常人家的桁条那么粗。管家去买木材的时候遇到一个卖桁条的人,管家说:“这个木头还行,可以给我们家做椽子”,那个人笑他吹牛。说:“你家若真的拿桁条当椽子,我这个桁条就不要钱”。管家说那你不要后悔,跟我来吧。结果,两个人一到工地,卖木头的人傻了眼,惊叹居然有用料如此夸张的人家。可惜新书院后来毁于大火,就只剩下这座残破的大门。

“新书院”残留大门的精美石雕

这个地方叫荔枝街

街边散落着古建筑的石质构件

“荔枝街”这个地名的由来有这么一个传说:在明代的时候,有一天傍晚,这里有个村民正坐在门口乘凉,这时,路上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老头跟他说:“后生,听说晚上福建那边有戏班子在做戏,你想不想去看啊?”,仙居到福建的路程那时候至少要走十几天,那个年轻人觉得这个老头肯定是跟自己在开玩笑,于是也笑着说:“好啊,但是我们怎么去呢?”老头子嘿嘿一笑,神秘地说:“你趴到我背上来,我背你去,看完戏,晚上我们回来,但是有一条千万记住,在我背上你千万不要睁开眼睛!”。厚仁的这个年轻人将信将疑地趴到老头子的背上,闭上眼睛,刹那间,只感觉风呼呼地从两耳边吹过,身体急速在向前飞。过了一会,老头说:“到了”。

年轻人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果然到了福建的某个地方,一个戏班子正在唱戏。年轻人大惑不解,但是也不敢多问。他寻思着,等下回到厚仁跟大家说起来,大家一定说他吹牛,怎么证明自己确实到过福建呢?正好,附近有一株荔枝树,树上的荔枝正红。于是他偷偷摘了一串藏在身上。看完戏,老头子背着他回到了厚仁就走了。第二天,年轻人跟邻居们说起了昨天的奇遇,大家纷纷笑他在吹牛,于是他从怀里拿出了那串荔枝。大家都惊呆了,因为那个时候由于路途遥远,鲜荔枝根本到不了仙居。那个年轻人把荔枝挂在了门上,来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这条街就被大家叫成了“荔枝街”。

厚仁的村民们

厚仁古村传承千年,其中历经了不少风风雨雨,甚至是惊涛骇浪。明代倭寇入侵仙居时,厚仁就曾遭到蹂躏,至今村里还有“火烧坦”的遗迹,明清两朝更替时,是仙居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一共出现了七次战乱。顺治五年(年),东阳人徐守平率众裹白布聚众仙居,和清兵大战三场被平定。吴氏家族在战乱中遭遇浩劫,这在《仙居厚仁吴氏宗谱》康熙重修宗谱引中有所记载,“凡吾家累世之传书、先宪之版籍,皆掠于兵,谱亦由是失”。

厚仁的众多古建筑能够在经历了如此多的风风雨雨保存下来实属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村民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火灾、自然损毁等原因,厚仁的古建筑消失的速度在加快。希望能够借着这次入选第五批国家传统村落的机遇,厚仁古村能够保留住这浓浓的古韵,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上图是一对经历了烈火已经碳化的仙鹤

厚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愿你传承生生不息,永葆古韵悠长。

内容来源:面包房烟霞深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