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居县下各百岁尚书应大猷官行一担书,

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951583.html

在仙居的历史名人中,下各籍的明朝尚书应大猷名气是很大的。特别在下各人心目中,应尚书是他们心中当之无愧的骄傲。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六朝,在民间的传说轶事很多。

修缮中的三透九门堂

应大猷小时候在下各山头湖观音殿书院读书,晚上回家的时候,他老妈总看到有两盏灯照着他回家。有一天晚上,他老妈发现只有一盏灯亮着他了,就问大猷今天是不是做坏事了?大猷说没有啊,一直在认认真真读书。老妈一定要他好好回忆做过什么事情,大猷想起早上去观音殿的路上,发现有人在写退婚书,“退”字不会写,大猷就帮他写上了。他老妈说,这是不对的,你要去想办法拿回来。大猷听后立即转身跑到那户人家,问他退婚书送出去了没有,早上帮他写的“退”字写错了。那人说还没有送出去,就拿给大猷看,大猷就把这个“退”字挖破拿了出来吞到肚子里去,随后转身回家。他妈妈看见大猷到家门口的时候头上又有两盏灯亮着了。

为应大猷建的牌坊

稍微长大一点,家里送大猷到临海八仙岩读书。一天晚上,大猷放学经过乱坟岗的时候,听到两个小鬼叽里呱啦在说,老三家要死人了,我们终于有人做替死鬼可以去投生了。大猷仔细一听,原来是老三家的儿子外出多年没有音讯,老三逼着儿媳妇改嫁以减轻家庭负担。儿媳妇不愿改嫁,逼得急了就打算明天黄昏上吊自杀明志。应大猷得知原委后,就准备了十两银子和一封书信扔进老三的家里,冒充老三的儿子托人带回来的。老三见儿子有书信有银子寄回来,就不逼儿媳妇改嫁了。

第二天晚上应大猷又经过乱坟岗时,一个小鬼说,大猷这小子坏了我们的好事,又不能投生做人了,把大猷抓了顶岗算了。另一个小鬼说,他是天上文曲星下凡,谁敢动?

下各古街

应大猷任云南和广东布政使的时候(省级最高行政长官),两省的物产丰富,国库充裕,同时盛产珠宝、象牙等宝物,但应大猷清正廉洁,从不贪恋公家财物,离任或回家探亲,除了最爱的书籍别无携带,被誉为“官行一担书,民送两行泪”的清廉典范。

下各古街

应大猷任刑部尚书的时候,主审户部郎中孙绘的案子。应大猷发现这个案子完全是奸臣严嵩一手诬陷所致,坚持孙绘无罪,结果遭到严嵩、严世蕃父子的排挤,被免去尚书一职,导致担任刑部尚书不到一年时间。

应尚书斗严嵩的故事,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嘉靖年间,严嵩说自己的家乡竹子比木桶还大,想请皇帝去他老家玩。应大猷就说,仙居的竹子大如浴桶呢,皇上还是去仙居玩好。谁知道嘉靖皇帝听说有大如浴桶的竹子,就真的要来仙居看看。这下把应大猷吓出一身冷汗,皇帝真的来了看不到大竹子,那可是欺君之罪。应大猷灵机一动,对皇帝说,仙居路途遥远,要经过千山万壑,特别到了“悬东岭”这个地方,一天只能悬过去两个半人,一不小心就要坠入万丈深渊……终于把皇帝吓得不敢来仙居了。

应尚书罢官回家后,一直在家散财办学教导四方相邻子女读书。据说他有一个儿子不喜读书没有取得功名,只是白身。应尚书就批评他,他儿子和他比高低,应尚书想想好笑,问他儿子你拿什么和我比?儿子说,我的父亲是大官,我的儿子也当官了;你的父亲是白身,你的儿子也是白身,谁厉害?哈哈,应大猷气得无话可说!

古井

当然这些只是喜爱应尚书的后人编撰的传说,说明应尚书深得民心。

在闲居家乡三十余年后,九十五高寿的应尚书在家安然辞世,皇帝派人修建坟墓,并立牌坊表彰,被后人称为“百岁尚书”。

现墓位于仙居县大战乡。

据说,应大猷临终的时候,怕自己家族势力太大,后人容易膨胀起来欺负别人,就把平生最喜欢的一首《插秧歌》嘱咐后人谨记背熟: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