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人员到浙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今明两年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5820796848674143&wfr=spider&for=pc
                            

5月8日下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四十六场新闻发布会。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通报全省最新疫情情况:

5月7日,浙江无新增确诊病例。

截至5月7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例、出院例、死亡1例,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50例、出院50例。

浙江于5月4日再次实现所有确诊病例清零。

5月7日,浙江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截至5月7日24时,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42例(其中境外输入27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人。

陈广胜还就近期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

狠抓健康检测和主动排查

为切实防范无症状感染者风险,浙江对各级疾控机构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判定的密切接触者和各级医疗机构所有工作人员免费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对近期来自武汉市以及来自湖北省的所有师生和重点行业人员免费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结合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财政补助措施,对所有发热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住院前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同时,鼓励用人单位对员工开展必要的健康检测,进一步全面排查风险隐患。

鉴于前段时间国内个别地方又出现聚集性疫情,医院交叉感染,根据国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精准防控的总体要求,浙江于4月24日作出规定,对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绥芬河市,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揭阳市的人员,需提供到达浙江前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等证明材料;无法提供相关证明的,应就近到各地综合服务点接受检测。

4月29日台州市仙居县发现来自深圳市的无症状感染者1例,5月1日绍兴市越城区发现来自广州市的新冠肺炎复阳患者1例。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出现由外地输入的个案应属正常现象,不会影响浙江加强与相关城市紧密型的合作与交流。

对重点地区人员来浙就业就学及短期商务、旅游等活动,浙江一如既往表示欢迎。

对所涉重点地区名单,浙江将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变化作动态调整。

进一步强化境外疫情输入防控

为加强对入境人员的闭环管理,浙江逐一落实联系人机制。对在省外第一入境点的确诊、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后将“点对点”专程接回,确保返途及后续风险受控。

作为东部沿海省份,浙江不仅要守好航空、海港等口岸,还必须守牢漫长的海岸线,确保“海上大门”无疏漏。

浙江深入开展防范打击非法入境“净海”专项行动,加强集中巡航和区域监管,查处违法违规船只,严惩海上偷渡等犯罪行为。自4月中旬“净海”行动以来,全省查获63名非法入境人员,其中海上非法入境8人。

统筹海上疫情防控和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换班工作,落实沿海属地责任,完善专项处置机制,实现中国籍船员“应换尽换、应上尽上”。

浙江还坚持和完善“健康码”管理机制,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对入境人员精准防控。截至5月7日24时,全省有5.7万人拥有“健康码”(国际版),橙码率为31.77%,比普通“健康码”红码率高31.7个百分点,从中可反映“健康码”对外防输入起到的“守闸”作用。

努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疫情对当前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浙江有信心战胜危机,延续3月份以来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在4月下旬,全省所有设区市已顺利召开“两会”,进一步明确全年发展目标任务,这是浙江统筹“两战”、率先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重要标志。

浙江认真贯彻中央“六稳”“六保”部署,以月度和季度确定性工作来对冲年度的不确定性,打好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组合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广大浙商创造性,以稳企业稳住经济基本盘,努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夺取经济高分报表。

将稳就业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浙江就业形势总体是好的,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调查失业率4.7%,低于全国1.2个百分点。但必须高度重视就业结构性矛盾,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往年,外贸企业裁员数量增加,服务业带动就业能力下降。

浙江新近出台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可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并加快落实社保费返还政策;对创业和灵活就业制订扶持措施。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浙江明确今明两年国有企业要拿出不少于50%的新增岗位招录高校毕业生;今年将新开发1万个基层岗位用于招录高校毕业生,确保收入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全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同时,对零就业家庭实行“一对一”帮扶,确保动态清零。

民生兜底保障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支撑,也事关社会稳定。

浙江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抚恤补助等标准,今年全省低保最低标准要达到年人均元以上。

对受疫情影响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凡符合条件都要纳入低保范围。

一季度全省CPI上涨4.2%。针对物价上涨导致的生活成本上升问题,落实社会救助标准与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做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应保尽保,并努力将民生保障的痛点转化为撬动发展的支点。

答记者问

陈广胜就现在到公共场所是否安全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能否介绍一下浙江目前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前段时间,不少地方陆续有发现,让大家感到这是疫情防控很大的风险点,请问现在到公共场所安全吗?

目前,浙江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42例。其中,境外输入27例,具体为:意大利9例、英国8例、西班牙5例、美国2例,瑞士、韩国、布基纳法索各1例;外省输入9例,具体为:武汉5例、孝感2例、襄樊1例、深圳1例;本地6例,具体为:杭州3例,嘉兴、金华、台州各1例。除台州1例外,本地其他5例都是3月份之前发现的,他们检测均已呈阴性并出院,但仍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还特别需要说明,4月11日以来的10例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都是浙江通过大规模排查主动发现的。

对无症状感染者防控,浙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要求确保信息公开透明。各地一旦发现,必须第一时间通过监测信息系统直报,并及时向社会发布。我们不以“零报告”为追求目标,不仅如此,对经主动排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地方,还给予激励措施。像台州市通过对以前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判定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核酸检测,发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省里在精密智控指数评价方面便给予加分。

无症状感染者连自己都不知道,不主动查,是发现不了的。所以,并不因为浙江多发现了几起,会显得不安全;相反,多发现一起,就处理了一起隐患。自4月8日至5月7日,浙江已有.9万人接受政府组织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健康检测,总计发现10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比为0.?;医院常规检测和全社会自行检测的数量,比例更要显著降低。可以说,这个比例已成十倍以上低于许多事故性概率。尤其是浙江对所有医疗机构67万余名工作人员,以及每天所有发热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测,至今未出现阳性情形,表明浙江这潭水是比较清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现在到公共场所,只要注重个人防护,应该是安全的。在人员较多的地方,当严格落实“健康码”准入等管理机制,自己再佩戴口罩,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

当然,风险系数再小,仍然应保持警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保持警惕应是大家的心理常态,但我们也要适时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并非短时间就能画句号,每个人都将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所以,只要措施得当、管控到位,即使发现一两例无症状感染者,也无需谈虎色变。只要浙江继续织牢精密智控网,坚持好一整套防控的有效机制,公共场所的总体安全是有保障的。

浙江高校近期正在陆续开学,同学们也先后返校。据了解“五一”假期后将有85万大学生返校,请问是否会造成聚集性开学?对高校开学复课的防疫工作,浙江采取了哪些措施?

浙江在校大学生有.7万人,其中省内生源约占70%。从4月26日开始,浙江高校就组织学生分批、错峰返校。截至“五一”假期结束,已有10万左右大学生报到。因此,假期后确有85万人左右将返校,但并非集中一个地方,也并非在一两天报到,而是分散在11个市的上百所高校,且在5月6日至16日之间陆续返校。即使是全省高校最密集的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在本周每天实际返校的人数也控制在2万人左右,若按几个学校分别算,人数并不多。从近两天报到的情况看,无论交通状况、进校人流等都比较正常有序,均按计划进行中。

大家对防聚集的关切在情理之中,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开学,确实需要将各方面措施都抓到位。相比中小学开学,高校更具复杂性。一方面,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且大学生上课座位不固定,不像中小学生那样容易确定最小单元;另一方面,学生活动范围较广,与社会有更多接触交流,难以完全实行封闭式管理,就更需因校制宜。

对高校疫情防控工作,浙江高度重视,在总结吸收中小学开学复课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

压实高校疫情防控安全责任。对高校开学条件按属地管理要求,进行逐一核验确认,不具备的不开学。这既压实学校的主体责任,也压实属地的监管责任。省里工作专班则抓好统筹和检查指导,确保责任链环环相扣。

加强人员健康管理。对所有师生的健康状况每日进行排摸跟踪,对来自重点地区的师生全面开展核酸检测,做到“未经检测不进校,检测不合格不进校”。

创新精密智控手段。浙江全面推行“健康码+测体温”校园准入,还结合高校的特点,探索“校园码”“座位码”等数字化管理机制,尤其是在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室内实行扫码入座,实现人员轨迹精准可溯。

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每个学校都有应急预案,由各地会同高校配备医务力量,对校内身体状况出现异常的及时予以处置。此外,允许暂时无法返校的学生请假,并提供相应的远程教学辅导。

在此还要强调,高校防疫人人有责。对所有大学生、研究生来说,离开家门进入校门,尤需增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申报意识。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按规程及时问诊就医,并配合必要的健康观察措施。总之,对校园疫情防控,绝不能有侥幸心理,必须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风险降到最低。

“五一”假期过后,气温将逐步升高,大家对疫情期间办公楼、公共场所等能否开中央空调,或者如何启用中央空调问题比较关心,请问浙江有没有统一规范?

夏天开中央空调,看似挺具体的一件小事,对天气炎热的南方来说,却与大家工作、生活紧密相联,因而也是关乎经济社会秩序的一件大事。省级相关部门牵头作专题研究,并经专家组评估,已制定疫情应急响应期间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使用指引(点击蓝字可查看具体内容)。

集中空调系统分无回风、有回风两种。对无回风的空调系统,启用前应进行清洗、消毒,确保新风来源清洁。对有回风的空调系统应更新或加装新风系统,假如无法改造,启用则需要一些前提条件,如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相对稳定,近14天内未出现异常症状及“健康码”红码。指引还有其他具体的技术性规定。

由于公共场所流动人员较多,在使用集中空调的时候必须加强配套管理。对公共场所进出人员,应做到“健康码”亮码通行,并要求做好个人防护。一旦发现相关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应立即停止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后续应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并经卫生学评价合格,方可重新启用。

对集中空调的使用规范,各地还可以从实际出发研究制订细则。由于浙江气候原因,很难做到夏天都不开空调,但应严格按疫情防控的规范要求开,希望相关单位执行到位,使大家享有清凉又确保安全。

张曙明就浙江“五一”小长假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和消费专班运行情况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被新冠疫情压抑许久的全省消费市场逐步复苏解冻,并迎来了久违的“五一”小长假,今年“五一”假期全省消费市场运行情况怎么样?呈现哪些特点?

根据监测情况看,今年假期较往年延长两天以及各地促消费政策举措的落地,消费者信心正加快恢复,消费活力明显增强,居民消费潜力得到一定程度释放,消费回补态势和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同时并存,整体消费经济正在快速回归正常轨道。这次假日消费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各类消费加速回暖。根据九类重点行业(业态)样本企业的调查监测,5月1日-5日日均营业额较4月30日增长65.1%,特别是商场(综合体)日均营业额是节前的4.8倍,超市日均营业额是节前的2.3倍,步行街日均营业额是节前的2.1倍,汽车4S店、批发市场日均营业额均比节前有50%以上的增长,住宿餐饮业日均营业额较节前也有20%以上的增长。

二是本地人消费、本地游特征相当明显。与本地人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超市、商场(综合体)、汽车4S店等业类一扫疫情阴霾,成为“五一”假期消费的亮点。全省超市营业额同比增长10.0%,大型商场(综合体)销售额同比增长7.9%,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12.4%。同时,在“五一”假日期间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人次同比下降45.3%,步行街接待人次同比下降40.8%,步行街、餐饮、住宿等业类营业额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23.4%、29.1%、57.5%。这充分表明居民外出就餐、长途旅游意愿偏弱,符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预期。

三是网络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4月30日-5月5日之间,网络零售额同比实现增长14.2%,在监测的九类行业(业态)中一马当先,总体规模位居全国第三,以品牌消费、品质消费为主题的商品网购节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五一”期间,浙江的阿里巴巴、网易严选、云集等多个电商平台参与商品网购节,平台内超10万个品牌商家,万个品牌商品开展了活动。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天猫成交较上周环比增长28.2%;网易严选的多款爆品销量达到平时的20多倍。

四是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量足价稳。销售方面,与节日前相比,蛋类、水果、猪肉、蔬菜、禽类和水产品超市日均销售量依次增长27.1%、23.9%、18.1%、9.4%、7.4%和6.7%。价格方面,节日期间批发、零售价格均保持稳定。各类商品超市零售均价都在正负1%的区间波动。

疫后第一个长假的消费数据充分说明了,提振国内消费有潜力、有机会。我们将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和部署,坚定信心、找准着力点、精准施策,力争实现二季度目标任务。

第一、乘势而上大力促进汽车消费。保持疫情期间团购优惠、让利促销、送配套服务等活动声势,紧密结合国家汽车以旧换新、购置税减免补贴和汽车下乡惠农等政策,借势5月份杭州增加2万个小客车指标的重大利好,持续推动汽车消费回暖。

第二、围绕生活必需,增加品质商品供给。满足疫情期间居家饮食消费的需求增长和品质提升要求,进一步增加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在丰富品类、提高品质上下功夫,特别是通过组织具有国际品质的出口商品转内销的“六进”活动(进步行街、进商场、进超市、进广场、进社区、进电商平台),让广大居民百姓乐享身边的高品质消费,实现境外消费的回归。

第三、加快推进新服务带动新消费。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大力发展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家政、网上超市、网上市场、网上培训等电商新业态,加快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服务模式。鼓励发展网络诊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数字娱乐等新兴消费业态。支持县长推介、网红带货、社交营销等新模式,带动地区消费、网红经济和特色消费蓬勃发展。

第四、全力提振住宿餐饮的消费。积极推进“浙里来消费万企联动促万亿消费”工程,鼓励各地举办旅游节、文化节、美食节等促消费活动,出台优惠力度更大的“定向型”消费券,并向住宿餐饮企业重点倾斜。针对当前昼热夜凉的季节特点,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放开露天设摊营业限制,允许沿街商铺增加露天经营功能,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和职工疗休养制度,倡导浙江人游浙江,加强文旅品牌宣传推广,全面释放旅游消费活力,带动餐饮住宿业全面复苏振兴。

近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二季度工作动员部署会中,也明确成立消费专班,目前消费专班运行情况如何?二季度主攻哪些方面?

按照4月30日省委省政府二季度工作部署会“季目标、月评比、专班干、重激励、争高分”要求,省商务厅牵头会同有关省级单位全面启动了消费专班工作:

一是明确成员单位。围绕构建促进消费的指标、工作、政策、评价四大体系,迅速完善专班方案,形成由22个省级部门和11个设区市政府组成的工作专班。

二是健全组织架构。省消费专班下设一办五组,分别是专班办公室、政策协调小组、流通消费小组、文旅消费小组、消费环境小组、统计分析小组,按照任务分工协同推动工作。

三是细化工作机制。建立统筹协同、定期会商、清单管理、督查评价、市县联动等5大工作机制,梳理17项年度促消费重点工作任务,全力以赴攻坚。

二季度是浙江提振消费的关键期。消费专班将围绕全面落实省政府提振消费和数字生活新服务实施意见,以唱响“浙里来消费”为主线,聚焦提振消费“六大行动”“消费十件实事”,高水平推进“浙里来消费双万工程”,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有效的机制,做好促消费扩内需各项工作,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展现“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当前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专班实体运作项目清单管理。落实“一图一表一清单一指数”工作推进机制,强化重点工作清单化管理,健全“赛马机制”、晾晒督查机制和闭环管理机制。指导各地同步建立消费专班工作机制,紧盯关键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

二是加快推动政策落地激发消费活力。积极抓好前期已经出台的系列惠企政策落实,支持各地更大力度精准发放消费券,提振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等重点领域消费。推动线下消费商圈提档升级,启动省级夜间经济试点。积极争取杭州、宁波纳入国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全力支持杭州湖滨步行街争创全国首批示范步行街,争取宁波老外滩步行街入围国家步行街试点。

三是大力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开展培育百家重点平台,实施千家企业云化、百万商家上线等十大行动。继续推进“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等六个网上余个项目,畅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培育“仓储+配送”一体化、“订单末端”配送等20个示范项目,逐步形成数字生活新服务生态体系。

四是推进实施一批消费促进活动。围绕“浙里来消费”主题,实施“万企联动促万亿消费”工程,聚焦云上消费旺浙里等“十大浙里”消费载体,组织促消费活动,做大做强假日经济和节庆经济。预计上半年全省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场,发动企业0家以上。

五是推动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大力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上半年举办50场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云上、线下对接会。组织外贸企业前往全国各地参加专业性展会,引导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加强合作,线上线下同步开拓优质出口产品的国内市场。支持杭州、宁波、义乌等地建设进口商品世界超市,打造国际消费品集散地,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多渠道扩大进口消费。

张雪林就“五一”小长假期间浙江消费投诉总体情况和如何加强网络市场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小长假期间消费投诉总体情况如何?主要呈现哪些特点?

今年“五一”假期,正处于全面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对大家来讲都很特殊。节前,省市场监管局专门下发通知进行工作部署,节日期间主要围绕食品、餐饮、价格收费、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开展监督检查,确保消费市场安全有序。

“五一”期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共收到消费投诉件,解答咨询多件。消费市场总体平稳有序,省局没有接到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消费纠纷情况报告。节日期间的消费投诉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线上消费投诉相对集中。假期共收到线上消费投诉件,占投诉总量的72.4%,较往年有所提高。这也说明疫情防控当下,线上“云消费”模式不断被大家认可接受,相关消费投诉也在不断增加,消费者对直播卖货、短视频营销、在线娱乐过程中产生的虚假宣传、违法广告、售后服务、收费不透明等问题,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