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隶属浙江省台州市,地处浙江东南、台州市西部,是中国“国家公园”试点县,台州市母亲河(永安溪-灵江-椒江)的源头,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仙居县全县面积约平方公里,下辖17个乡镇、3个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仙居县常住人口人,年末仙居县常住人口43.0万人。年,仙居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01亿元,财政总收入30.73亿元。
仙居县历史悠久。早在距今—年前,仙居一带就有人在这块土地生息繁衍。约年前,出现了新石器时代的下汤新石器遗址。战国时,仙居为越国领土。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鄞县回浦乡。东汉时,仙居是国内高僧名道涉足之地,兴平元年(公元年)建造的“石头禅院”(即石牛“大兴寺”),比国清寺建寺早多年。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年),仙居立县,名乐安。隋、唐间几经废置,至五代吴越,宝正五年(公元年),改名永安。宋时,仙居是国内著名的宗教圣地之一。北宋景德四年(公元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诏改今名。立县至今已有多年。
仙居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是晚唐著名诗人项斯、宋代世界上第一部食用菌专著《菌谱》作者陈仁玉、元代诗书画三绝的大书画家柯九思、明代勇斗严嵩的左都御史吴时来等人的故乡。仙居文化积淀深厚,境内有距今多年的下汤文化遗址、国内八大奇文之一——蝌蚪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华东第一龙型古街——皤滩古镇、宋大理学家朱熹曾送子求学的桐江书院、春秋古越文字等,文物古迹不胜枚举。仙居还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沧海桑田”、“逢人说项”等成语典故的发生地。仙居县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地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仙居县行政区划图
2.目标战略战略定位: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
发展目标:智造仙居:经济产业和人均收入得到较快提升(经济总量迈入全省山区县第一方阵);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用地效益。康养仙居:生态基底得到全面保护;山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全域旅游省内前十)。温暖仙居:安全有保障;生产生活便利、设施配套齐全。大气仙居:融杭接沪,区域融合深入实施;空间格局有序,城乡风貌协调。
空间战略:生态经济地区。强化生态价值转化和生态价值实现,重点将生态资源本底好、价值高、具有承载力的地区划分为生态经济地区。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生态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强准入管理,制定产业正负面清单。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
神仙居风景区
3.全域新格局3.1三区三线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必须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严控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23.万亩。
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在县域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实行分级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内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生态保护红线:85.万亩。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城镇开发边界是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城镇开发边界一经划定,规划期内原则上不得调整,因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等原因确需调整的,报国土空间规划原审批机关审批。城镇开发边界:7.万亩。
3.2总体空间格局总体格局:一轴、两脉、三带、四组团。
一轴:永安溪和台金高速复合的县域综合发展轴。
两脉:南北两条生态屏障:括苍山生态屏障(南)和大雷山生态屏障(北)。内含三个特色功能区:大雷山战略安全保障区、环神仙居休闲旅游区、括苍山乡村康养公园。
三带:三条主要的现代农业产业带:东部特色农业产业带、中部现代农业产业带、西部高山生态农业带。
四组团:以下各为中心的东部组团、以三个街道为中心的县城组团、以白塔为中心的中部组团、以横溪为中心的西部组团。
仙居县总体格局图
3.3生态空间以自然山体和主要水系为生态骨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一带、两屏、三廊、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编织全域生态网,擦亮生态底色。
一带:永安溪生态保护带。
两屏:南部括苍山和北部大雷山生态屏障。
三廊:里林-神仙居生态廊道、木口湖-方山生态廊道、东岭-朱溪生态廊道。
多点: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响石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永安溪省级湿地公园、括苍省级森林公园五个自然保护地;西岙水库、盂溪水库、郑桥水库、里林水库、方山水库五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及下岸水库、朱溪水库等65座水库;朱溪港、十三都坑等38条县级主要河道。
生态空间
3.4农业空间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发展特色农业,深挖区域特色,构建“一环、三带、四片、六园”的现代农业空间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一环: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环。
三带:东部特色农业产业带、中部现代农业产业带、西部高山农业产业带。
四片:农林经济北部片区、农林经济南部片区、休闲农业片区、特色种养殖片区。
六园:果园、茶园、菜园、田园、竹园、养殖园。
一系统:仙居杨梅栽培系统。
仙居县农业空间图
4.城镇空间4.1城镇等级体系规划形成“四大四小”城镇空间。
城镇等级体系
4.2村庄体系规划形成“两级五类”村庄体系。
仙居村庄体系分为中心村和基层村两个等级,其中中心村51个,其余为基层村。
中心村和基层村两个等级
县域内的村庄共分为集聚建设类、整治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五个类型,其中集聚建设类村庄是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五类村庄
4.3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谋划高品质中心城区,规划中心城区为福应、南峰、安洲三个街道部分地区;面积为29.43平方公里。“一轴、两带、单核、多片”规划结构。
一轴:指环城南路沿线的东西向城市发展轴。
两带:指沿三桥溪和盂溪两岸滨水空间形成的生态景观带。
单核:指集行政办公、商业休闲、科教体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中央服务核。
多片:指根据交通和功能布局形成的8个城市发展片区。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4.4城乡风貌构筑“一带两廊,一心四片”县域风貌总体格局。
一带:永安溪生态活力带。
两廊:大雷山生态走廊及括苍山生态走廊。
一心:即仙居中心城区综合服务中心。
四片:即覆盖全域的四个风貌片区:特色城镇片、品质城区片、特色旅游片和生态休闲片。
县域风貌总体格局
近期重点打造城市门户和三个县域风貌样板区::白塔—淡竹、横溪—埠头、氧吧小镇。
县域风貌样板区
5.基础设施体系5.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融杭接沪,构建安全、通畅、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强化仙居对外交通联系,建立通畅的城乡客货运衔接系统,提升乡村出行便利,构建全域旅游交通支撑。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5.2中心城区路网结构“五横、四纵”的城市骨干路网结构。
五横:G国道、环城北路、城北西路、南五路、环城南路。
四纵:仙祥路、仙清线、环城西路、环北东路;台金高速和G国道分别作为中心城区对外交通的主要快速通道;环城南路、仙清线和南五路作为中心城区衔接高铁站、铁路客运站和经开区产业板块的主要通道,保障与外围乡镇的交通畅达。
县中心城区路网规划图
6.文旅发展格局6.1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传承千年历史文化特色,严格实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管控要求。
保护名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皤滩;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高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横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羊棚头、厚仁中街、李宅;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东门街历史文化街区。
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包括:白塔镇高迁村、厚仁中街村,田市镇李宅村、公盂村、九思村、垟墺村,皤滩乡皤滩村、枫树桥村、山下村,横溪镇上江垟村、溪头村、苍岭坑村,朱溪镇朱家岸村、兴隆村、朱溪村、上岙村,下各镇羊棚头村,步路乡西炉村,大战乡大战索村、白岩下村,广度乡三井村、祖庙村,双庙乡上王村,溪港乡仁庄村,埠头镇十都英二村、埠头村、西亚村,淡竹乡尚仁村、油溪村,湫山乡四都村、方宅村,南峰街道管山村,上张乡滕山村、滕庄村、马安山村。省级传统村落还包括田市镇蔡坎头村、湫山乡叶岩头村、淡竹乡齐坑村、撩车村。
非物质文化:国家级3项(仙居花灯、彩石镶嵌、九狮图),省级16项,市级36项。
6.2旅游空间格局构筑“双心九带”全域旅游空间。
依托全域绿道,形成”双心驱动、九带缠绕“的全域旅游空间,以环神仙居休闲旅游区和括苍山乡村康养公园为双核心,结合九条特色各异的旅游线路打造“神仙体验”特色旅游。
全域旅游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