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居最有文化的地标遗迹文庙泮池,有功

《新华字典》对“泮”的解释为“旧时学宫前的水池”。泮池,古代学校前的水池,是官学的标志。

按照春秋时期的礼制,周天子开设的大学,可四周环水,称为“辟雍”,而诸侯以下级别开设的学校只能建造半月形的水池,称为“泮宫”。古时候的科举考试,考中秀才称为入学或入泮,即进入孔学的大门。

泮池之上一般建有拱形石桥,称为泮桥或泮池桥,这就是“状元桥”。状元桥拱形横于泮池之上,寓意弯弓射箭夺魁。古代学子来孔庙祭祀时,没有功名的,只能绕池而走;而有功名的士子,方可过状元桥。

仙居的泮池,就在仙居县图书馆前的两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水池了。

仙居的孔庙,建于宋天圣三年()。年,被称为“仙居文教始祖”的县令陈襄扩庙建学。从此开了仙居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的文化学习之风。

此后,由于战祸等原因,孔庙及官学历经多次损毁,包括建国前被县志列为反面人物、建国后被县志列为正面人物的吕师囊,太平天国将领李世贤侵入仙居县城时,均对庙学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好在毁而再建,春风吹又生。

对面就是繁华的永安街

清同治年间,知县余丽元对庙学进行了大修,为泮池増修了石栏杆,并修建了棂星门五间。

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老师为天上文曲星下凡。

《光绪仙居县志》记载:庙学在县治东五十八步,中为先师庙,左右为东西两庑。东庑之东为昌黎伯(指韩愈)祠。前为大成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前为泮池,又前为棂星门。庙后稍东为崇圣祠,祠之东为明伦堂,前为东西黉门,门东为文明楼”。县志清晰地记载了当初庙学的基本构造。

现在仅存的是泮池,还有门东的文明楼。

泮池的中间的状元桥,显然已经进行了改造,大概是为了汽车进出方便。文明楼还是高大气派。

庙学之西,是城隍庙遗址。

城隍庙初建于元顺帝至元三年(年),遗址上现存有石池和凉亭,池上纵横铺设两座小桥,凉亭建于池中心。据介绍石池和凉亭建于嘉庆初年(-).目前已经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有文章说,仙居县的泮池桥在孔庙和城隍庙内,不知道城隍庙内的石池算不算泮池,或许应该算不上吧!毕竟,城隍庙供奉的是守护城池之神,并非文曲星。

不过民国时期,城隍庙内倒是建有“仙居县第一平民习艺所”,从年到年,历时15年,培养了大批的手工业艺人。

一处文化遗迹,能让人的思维穿越千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6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