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探索“非遗+工坊+研学”文旅新模式
白塔:“非遗”花灯照亮共富路
台传媒记者张怡
画样、裁剪、针刺、糊裱……11月18日,在仙居县白塔镇东横街村“无骨花灯共富工坊”内,仙居安洲小学的学生正在村民指导下,制作针刺无骨花灯。
“做无骨花灯,既能让孩子体验非遗文化,又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挺有意义的。”陈先生说。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起源于唐朝,以其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古朴典雅、工艺独特而享誉于世,素有“中华第一灯”之美称,并于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去年,浙江汇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今”)与东横街村合作,建设无骨花灯共富工坊,在传承发展针刺无骨花灯技艺的同时,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作为传承人,我想让更多人了解、体验针刺无骨花灯这一非遗文化。”汇今总经理朱福伟说,“纯手工制作一个针刺无骨花灯需要一周时间,而且对技艺要求很高。为了使针刺无骨花灯实现产业化发展,我们与浙江大学合作进行技术攻关,针刺、凿孔等工序都由机器完成,只有最后组装需要人工完成。”
东横街村村民李荷莲是无骨花灯共富工坊的常客。“我在村里开了一家民宿,闲暇时就会来做无骨花灯。”李荷莲说,“做无骨花灯要有细心和耐心,挺容易上手的。每天组装2至3个无骨花灯,也能挣个多元。”
“我们将禁毒、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建文化等元素融入无骨花灯,研发出小夜灯、鞋垫等文创产品,很受市场欢迎。此外,‘环神仙居大花园’党建联建也为工坊带来了多份订单。”朱福伟说。
除无骨花灯共富工坊外,汇今还与东横街村合作,共同建设唐灯记艺术酒店、汇今科普园,探索“非遗+工坊+研学”文旅新模式。
“当时为招引无骨花灯共富工坊落地东横街村,我们免费为汇今提供场地。村里人气上升后,我们又以每亩元的价格流转了多亩土地,以村集体名义租给汇今,打造研学场地。”东横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相盛告诉记者,光是依靠唐灯记艺术酒店,村集体每年就能增收18.8万元。
去年,该村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带动多名低收入农户人均月增收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