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居县南峰山,县内最高学府重生地,南宋名

全国文保南峰塔

白露到了,天气慢慢会转凉,只是转得有点慢,今天仍旧是高温天气。

南峰山重修了一处古人墓冢——南宋暮年民族英雄陈仁玉长眠之地。

天热不想去远门,南峰山就是县城内首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地,也好先去拜谒一下这位古人的宅居。

从党校旁边上山,很多老人在树荫下纳凉。

南峰山上的南峰寺,是绕不开的话题。

南峰寺是宋朝古刹,初建于宋庆历年间(-),已近千年历史。资料记载,上有浮屠曰南塔,下有大溪为放生池,旧名兴善院、兴道院。

南峰寺在近代最大的贡献是,年刘风任仙居县长时,决定续办仙居县立初级中学(即仙居中学前身),刘风县长兼任校长。复校后的校址就在南峰山南峰寺内。当时寺内和尚不肯出让,刘风县长答应拨款在河埠村的西北角新建一所寺院偿还才得以说服。

说是续办,那是仙居县立初级中学创办于年,借用当时的安洲小学(水阁路)校舍招生,即老辈人口中的“古老县中宿舍”。年11月,被县长彭梅岩以办学经费不足为由,呈报省教育厅停办。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刘风县长劝迁僧舍办学校,功德无量。

不过有趣的是,仙中校志称辛亥老人张任天的照片旁标注为第一任校长,不知道哪里来的依据?张任天在年至年期间担任过一年多的校长,已经是复校后的第三任了。

在南峰寺的西侧山麓,重修南宋民族英雄陈仁玉的墓冢已经初具规模。

陈仁玉,南宋末年皇亲国戚,其亲表姐谢道清是宋理宗的皇后,后来成为掌握朝廷实权的皇太后、太皇太后。这样的家庭出身,陈仁玉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步入仕途后官至兵部侍郎(从三品,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

陈仁玉家庭应该是尚武的,据《仙居县军事志》记载,他的父亲陈青卿是武进士、叔叔陈廷兰是武进士,另一个叔叔陈正大更是武状元,就是不知道陈仁玉武功怎么样。

他的主要事迹有,一是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菌谱》,被编入《四库全书》,成为世界第一人;二是晚年违抗表姐太皇太后的命令,拒不降元,成为民族英雄。

宋德祐年初(),太皇太后谢道清下诏降元,此时陈仁玉已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他不愿做亡国奴,与知州王珏(仙居人)拒诏,招募义民筑城,死守台州城(现临海)。

城破后,知州王珏投身泮池以身殉国,陈仁玉退隐石塘山(今温岭)海中,临终留下遗训,告诫子孙永不仕元。

陈仁玉去世后落叶归根,墓葬位于仙居县南峰山桃花洞旁。几百年过去,坟墓遭到了破坏。

有的资料介绍陈仁玉是南峰街道清口园人,此次重修落款处为仙居县下赵巷车门里,应该来自族谱记载,可信度更高。

陈仁玉也成为了仙居迁居温岭的陈氏始祖,此次重修墓冢也是以温岭陈氏后裔,陈仁玉儿子陈安国、孙子陈寿山的名义。

青山有幸埋忠骨,民国时期浙东抗日阵亡将士的墓葬群也在南峰山西北角,若也能重修,则可让抗日将士与抗元英雄长眠之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