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长家坑村新建的村庄。(资料图片)
前不久,仙居县福应街道干部和党员志愿者一起,又一次全面排摸了群众脱贫后的实际情况。
福应街道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村,地处高山,交通极为不便,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制约,低收入农户较多。自年实施精准扶贫工程以来,已投入扶贫资金万元,受益低收入农户人,受益重点扶贫村7个。
如何让低收入农户和重点扶贫村在脱贫后,活起来富起来,携手共奔小康路?去年以来,该街道党建引领,主动作为,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促进共同富裕。
点对点精准帮扶
近日天气转晴,岭下村陈爽(化名)家3亩多的杨梅园花开正盛,风吹花浪,树枝随风摇曳,清香扑鼻。
陈爽年老体弱,妻子已去世,是岭下村低收入农户。年开始,福应街道对其3亩杨梅经济林果的改造提升,提供资金支持,让其不断发展杨梅经济,并实现了脱贫。
脱贫后,如何共同致富?该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宝健说,脱贫奔小康,关键在产业、核心在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才可以形成可持续扶贫态势。
当地素有种植杨梅、桃子、橘子和梨等经济林果的传统,对于种植这些经济林果的低收入家庭,该街道大力支持其发展。
在各级部门的帮助下,街道通过对低收入农户的农药购买施肥补助、经济林果品种提升、种植环境改善等产业资金支持,提高经济林果的收入。同时,选派技术能手和种植大户,点对点进行技术指导和结对帮扶,从而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以陈爽为例,杨梅林改造提升前,家庭年收入不足万元。如今,他家年收入可达五六万元。据了解,去年,该街道仅支持重点扶贫村的资金约达万元,受益村庄4个,主要用于推进经济林区产业配套设施和粮食基地基础设施的建设。
产业牵了手,致富路好走。福应街道还通过雨露计划,帮助低收入农户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减轻其家庭负担。对部分缺乏种植养殖经验的低收入农户,联系当地企业开展来料加工资金补助,鼓励低收入农户通过劳动改善自身收入。
照亮百姓致富路
伴随着春日暖阳,记者走进上林村三角地自然村,水泥路平坦而干净,两侧群山巍巍,一幅新农村的美好画卷逐渐显现。
上林村三角地自然村位于海拔米的高山上,村里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
要致富先修路。针对村里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等现状,福应街道积极想办法筹资金。解决道路不通、路难走等问题,为该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也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该街道连续投入资金,进行产业扶贫支持。
仅有产业,不能实现低收入农户致富奔小康。街道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后,决定对原三角地村部办公楼进行修缮,将其改成蔬菜交易市场,方便周边农民交易。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农户高山蔬菜、水果卖难的问题,并为当地农户增收多了一条渠道。
“原来我们这些是泥巴路,下雨天走路满身都是泥水,现在是硬化路,家家户户都通车了,出行更加方便,致富的路更宽了。”村民应金西说。
移民下山机会更多
村庄环境美了,村民家门口就可实现就业。年,对长家坑村来说,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近几年,福应街道对高山村实行移民扶贫计划。首先实施的长家坑村位于澎溪坑源头,长家坑水库库区周边,海拔米。
由于海拔较高,地势较为陡峭,不具备种植经济林果的条件,加上运输较为困难,该村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一直是当地的重点扶贫村。村委会负责人说,长家坑村进出只有一条山路,从村里步行到山脚,需1个半小时,交通极为不便。村民的收入,仅靠外出打工和山上种植一般的农作物为主。
根据仙居县扶贫资金的优惠政策,福应街道对长家坑实施了扶贫高山移民工作,共投入约万元扶贫资金,将长家坑村搬迁至位于工业园区周边的断桥下宅村。
搬迁后的长家坑村,不仅村庄环境优美,而且农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目前,长家坑村由重点扶贫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全村农户的收入也逐年增加,实现了脱贫计划。
除了长家坑村,福应街道还对街道7个重点扶贫村,进行产业资金扶贫计划,对村庄的基础设施、村庄交易市场、村庄安全环境等内容进行重点扶持,以加快重点扶贫村的奔小康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编辑:陈玲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