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第一次走台岭岩背;(平铺直叙,不作修饰),约在七岁至八岁时,大约在年至年期间,有一次跟母亲从步路乡响岩村出门,母亲挑着藕叶去城里卖,途经永安溪、清口园村、岭背村、船山村、石板路村、茶亭路廊、下垟等村。
悬崖峭壁在城里集市,早年县城是每逢三、六、九为市日,由于赶集的人太多了,我跟在后面,几分钟没有看到母亲,心里高度恐慌紧紧,母亲说我脸色也发青了。
由于卖藕叶晚了,从县城回家,已近黄昏,途径下垟底村,下回垟自然村,往深山冷岙上走,走到山顶时,母亲讲这里是台岭岩背,又从山顶往下走,在永安溪过渡船,投宿在东岸村过夜,第二天开始往永安溪沿岸,向上游走回自己老家响岩村。
南往北台阶年6月24日早晨拍摄,这里明显感觉通常有人经过,长出来的杂草丛生有人用刀砍了,从南往北的台阶,已经用水泥浇筑。
上岭台阶第二次走台岭岩背;记忆中,大约在十五岁左右。和村里周林女、周彩金三个人一起,从黄湖村出发,由于永安溪水位升高,无法从水中过溪。我们三个人是在农历12月26日,临近年关过年了,挑柴去坪垟船山村、石板路村卖。沿山岙小道,经过东岸村下属的一个小村叫溪头村,爬山越岭,在永安溪坐渡船过岸。渡船靠岸后,往台岭岩背山顶上爬。肩膀上挑着七十多斤的木柴,到山顶后又往下坡,一路沿崎岖不平的山间小道,挑到石板路村。
本图片源于网络,本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作者数月前拍摄到的挑木柴图片在石板路村停了一、二个钟头,没有人过来购买柴,又挑到船山村,等到过中午,村民们吃饭了,还是没有人过来购买,没有办法,只好把柴用柱头歇担,平衡支撑在别人家的房屋墙壁边上,空手回家。因为年关,有钱人家早已经备足了过年货,包括灶台用的柴火,我们几个农村小孩,迫于缺钱无奈,也只能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肩膀挑着七、八十斤重的柴,总想去卖点柴钱过年。
远处清口园村,东岸村,毛头岩自然村第三次上台岭岩背;
年2月,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通知要求学生带锄头,母亲从黄湖村里陪着我出门,一直送到台岭岩背对岸上渡船,她自己一个人回家。我自己用锄头柄当扁担,挑着面被和木箱等生活用品,往山顶上爬。年春季,仙居中学高中采用考试招生,试卷只能写号码,一共招收二个班级。监考的俩位老师,记忆中分別是李如珍和李相谬。作文题目是:严寒风雪何所惧。文化大革命期间,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高中实行考试招生。班级里同学年龄相差三至五岁,高中就读时,李如珍老师教语文,李相谬老师教历史。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深入,李如珍老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担任仙居中学校长,李相谬老师担任台州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俩位老师都仙逝了。
高中录取通知书附:高中录取通知书。
高中毕业证书高中学习期间,几乎每个星期一早晨三点多钟吃好早饭,都选择走台岭岩背这条线路,有时深夜12点多钟,就吃早饭了,没有闹钟,母亲饭烧好了,就把我叫醒吃。从家里到学校毕竟有十多公里路,因为第一学年,担任班级里劳动委员,有一次家里要用锄头,我把锄头带回家了,平时,住在光明山上,学生宿舍里,听说转天劳动课,要用锄头去盂溪种芝麻,我连夜赶回家里拿锄头,途经台岭岩背山岙里,想到白天看见路边山上的茅草棺材,深夜里吓得毛骨悚然,毛发竖起。
高中学期结束成绩报告及表现评语台岭岩背山大有人在除草山上的老农说,这里的土地是石板路村的,他滔滔不绝,什么清口园有个叫陈枪,当过台州府领导,管六个县,岭背村出过县长,还问我仙居县最大的官是谁知道吗?他说是西六村姓沈的等等。我笑着说:自己是一个普通小老百姓,怎么会知道这些。
老农夫妇地上农作百步台阶投资者立牌台岭岩背的台阶,已经用水泥浇筑,并在山上路边立牌写上捐款人姓名。
台岭岩背往北下坡山岙下坡路,可以看见台金高速公路路边的坟墓小道,地里栽培蜜桔子站在台岭岩背拍摄东岸村往永安溪下游拍摄图片远程拍到清口园村,毛头岩村,东岸村。早年,台岭岩背是东岸村走城里的必经之路,随着经济发展,东岸村已经建设了通往赵岙村水泥路。
岩洞前有一条通往岭背村的小道十几岁时,和村里人一起,在城里剧院看沙家浜样板戏,夜里走路到清口园永安溪边,脱了上衣往水里走了一半,考虑水太深了,不敢往前走了,又回到岭背山脚,走到台岭岩背前坐渡船,多走了几公里回头路。
这个山洞,早年有人居住,还养羊,年6月24日拍摄,已经改建寺庙。
山洞里的寺庙注:可能读音会问,为什么第一次是从响岩村出门,第二次又是从黄湖村出发了,作者出生地是步路公社响岩村,6岁丧父,随母在家放牛。11岁离祖他乡,从响岩村到黄湖村,改张姓周。